立冬节气的七大习俗是哪些(立冬是节日还是节气)

阅读:0 来源: 发表时间:2022-05-28 01:31作者:蔡幸弘

立冬节气的七大习俗是哪些(立冬是节日还是节气)

邱芸婷网友提问:

立冬节气的七大习俗是哪些

优质答案:

一、补冬

在人们还在享受秋日温情的热阳时,时间已飞快地来到了11月,立冬飘然而至。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立冬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躲,万物活动趋向停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预备。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冷补充元气。每逢这天,南北方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这样到了严寒的冬天里,人们才能抵御严冷的侵袭。

二、吃饺子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躲的含义,我国过往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赏赐一家人一年来的辛劳。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很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三、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立冬节气传统习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四、冬学

冬天夜里最长,而且又是农闲季节,在这个季节办“冬学”是最好的时间。冬学非正规教育,有各种性质:如“识字班”,招收获年男女,目的在于扫盲;“练习班”招收有一定专长的人,进行专业知识练习,培养人材;“普通学习班”主要进步文化,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冬学的校址,多设在庙宇或公房里。教员主要聘请本村或外村里人承担,适当的给予报酬。

五、放牛娃

漫长的冬季,嫩草少,喂牲口主要靠干草料。为了改善牲口的饲料,趁严冬来临之前的深秋和初冬季节,故有放牛吃青草的活动。冬季的麦田里像草萍一样,一层青草展满大地。只要麦根扎得实在,长出地面的麦苗,不怕牲口吃,不怕人脚踩。常见冬季里在麦田搭台唱戏,人隐士海把麦苗踏平了,但即是上了一层肥,第二年麦子长得特别兴旺。因此,冬季里在麦田放牧的人不少。

陕西关中地区,冬季里的麦田放牛娃多。放牛娃多半都是十几岁的穷孩子,他们上不起学校,只好当牛倌放牛。放牛娃的任务是吃罢早饭,带上几个馍馍,把牛拉在野外的麦田里,让牛吃草。

六、冬泳

有意思的是,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七、拜师

冬季里,好多村庄都举行拜师活动,是学生拜看老师的季节。进冬后城镇乡村学校的学董(学校治理职员),领上家长和学生,端上方盘(盘中放四碟菜、一壶酒、一只羽觞),提着果品和点心到学校往慰问老师,叫做“拜师”。有些老师人家,在立冬或冬至这天,像过大事一样,设宴招待前来拜师的学生。在庭房挂孔子像,上书“大哉至圣先师孔子”。学生在孔子像前行脆拜礼,口念:“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后孰如孔子!”然后学生向老师请安,礼毕,学生分头在老师家中做一些家务活。

以上就是立冬,孔子,节气的相关信息资料了,希望能帮到您。

    声明

    删帖请联系zhiyihom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