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底下存在什么奥秘(地表下的秘密有什么用)
今天和朋友们分享地底下存在什么奥秘相关的知识,相信大家通过本文介绍也能对地表下的秘密有什么用有自已的收获和理解。自己轻松搞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1、你可知道地底下都隐藏着些什么东西呢?
2、地球内部有怎样的奥秘?
3、地球里面有什么秘密?
4、地球有什么奥秘
5、地球还有什么奥秘
你可知道地底下都隐藏着些什么东西呢?
你有没有想过挖穿地球?你觉得地下的深处有什么?会有生命在那里繁衍吗?
首先,在地下0.7米的地方,你会发现很多的鼹鼠隧道,偶尔还会看到兔子窝。接着来到地下1.8米,大多数的土葬都在这个位置,不过各国的都略有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作用,那就是为了防止瘟疫。当你来到三米深的地方,你会看到一些蚯蚓,是不是很惊讶?更让你惊讶的是,有一种名为杜拉隐的蚯蚓可以长到一米长,而在地下四米,埃及法老图塔卡门的陵墓就在这个位置,是在1922年被发现的。地下12米,这是动物所能挖到最深的地方,而且挖掘这个洞穴的居然是一条鳄鱼,尼罗鳄。
其次,地下33米,这里有一个农场,位于英国伦敦一个废弃的防空洞内,里面种植了一些蔬菜,还有香草。地下122米,你可能不敢想象生活在南非的野生无花果树,他们的根部可以达到这个位置,也是人类目前所知根部最深的植物。地下155米,这里有世界上最深的旅馆,也就是瑞典的萨拉地下矿工旅馆。地下240米,世界上最深的铁路隧道,1988年通车的日本青海隧道的最大深度。
然后,地下392米,最深的手挖水井的深度就在这个位置,1862年有英国农民挖掘它,也可能是世界上没有使用机器全靠人工挖掘的最深的水井。地下1158米,这里生活着一群蝙蝠,每年大约有1000只棕色蝙蝠生活在这里,它位于纽约的一个废弃的锌矿中。地下2190米,人类已知的最深的洞穴位于乔治亚阿拉比卡山的库洛伯亚洞穴。
再然后,地下2500米,世界上最深的实验室是我国的,仅凭地下实验室位于四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才建设完成。地下3110米,这里有世界上最深的单井电梯,它位于南非的莫阿布或松金矿,即便是乘坐电梯到达矿坑的底部也要花费4.5分钟。地下3600米,目前已知生活在地下最深处的多细胞生物,这是在南非一个矿坑发现的。地下3900米,这是人类出没最深的地方,到达这里需要一个多小时。这里的温度很高,有66摄氏度。
最后,地下一万一千米,这里是世界上海洋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地下12400米,地球上最深的人工竖井的深度就在这个位置,它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Z44柴火油气井,但是这个深度距离打穿地壳还有很远的距离。
地球内部有怎样的奥秘?
一直以来,人们力图探寻地球内部的奥秘。18世纪,人们计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后发现:地球内部的平均密度为5.52克/厘米3,而地球表面岩石的平均密度是2.67克/厘米3,两者相差1倍多。这说明地球内部一定存在着重物质。
19世纪中期以后,人类开始大规模地探索地球内部的奥秘。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地震仪测量发现,每当发生巨大地震时,受到强烈冲击的地下岩石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就是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且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传播速度较慢。由此可知,随着所通过物厨陛质的变化,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也会发生变化。
1909年10月8日,萨格勒布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南斯拉夫的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经过研究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面下33千米处发生了折射现象,于是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正是地壳和地壳下面物质的分界面。1914年,在一次地震中,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又发现在地表下面2900千米处,纵波的传播突然急剧变慢,横波则完全消失了,这说明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后来,人们为纪念他们,将以上两个不同的界面分别命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地球内部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分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个圈层。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指从地面到莫霍面之间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壳。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高低不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远比海洋部分厚,平均厚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甚至厚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平均厚度仅有6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从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以上的一层固体物质。这一层的主要成分是铁镁的硅酸盐类,其含量由上而下逐渐增加。这一层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深度为从地下5~70千米以下到地下2900千米以上,从莫霍面到1000千米深处是上地幔,地下50~250千米是上地幔顶部,这里存在一个软流层,岩浆可能就是发源于此。地下1000~2900千米深处是下地幔,其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上地幔大,物质状态可能不再是固体,而是可塑性固体。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位于地球的最里层。1936年,丹麦地质学家莱曼通过对地核中传播的地震波速度的测量,发现地核又可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外核在2900~5000千米深处,物质状态接近液体。内核又叫“铁镍核心”,在5000千米以下深处,其温度、压力和密度更高了,物质成分近似于铁镍陨石。
美国科学家做了大量的模拟试验后发现:地核温度从内到外温度逐渐降低,地球中心的温度大约是6880℃;内外核相交面的温度是6590℃,略低于地球中心;外核与地幔的相交面的温度更低,是4780℃。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发现,地球内核的压力极大,每6.5平方厘米为2200万千克,是海平面的地球大气压的330万倍。
近年来,借助大型计算机,研究人员从地面上3000个监测站收集到了大量的地震观察情报,并对之进行了综合分析,描成一张总图,结果发现:地核表面布满“山头”和凹凸不平的地带,结构与海洋相似,充满了低密度流体。
20世纪90年代,在中欧的一个小城温迪施埃中巴赤,人们钻探出了一个直径22厘米、深14千米的世界上最深的洞。这个地区地理情况十分特殊,这里的岩石有30千米厚,并向地表突出。历史上古老的欧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在这里相互碰撞,彼此推挤和啮合。正是由于这种地理情况的存在,地质学家们打算用管状的、中空的特殊钻孔器旋出岩心,把这些岩心提取上来,但这次努力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经过多次的失败,人们不得不暂时承认,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地球内部的情景。但是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人类能够揭开地球内部的奥秘。
地球里面有什么秘密?
人类已经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很多年了,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它的外貌我们可以看得见,有陆地?海洋?高山?平原……然而,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呢?是热的,还是冷的?是空的,还是实的?是固体的,还是液体的?
非常有趣的是在1818年,有一位美国人说地球里面是空的,在那里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他还说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附近,开着两扇大门,人们可以从那儿走到地球的里面?
当时,有人信以为真,并且组织探险队,去南极洲寻找那扇通向地球里边的大门,当然他们是失望而归了?
后来,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知道地球里面有些什么的办法,那就是利用地震波来揭开地球深处的奥秘?
原来,巨大的地震会使地球震动,传出像巨锤撞击铜那样的音波?这种音波有回声,也会弯曲,在地底下碰到不同物质会发出不同的音调?
科学家用这种办法,已基本摸清地球内部的结构组成,并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如果说把整个地球比喻为一个蛋,那么地壳就相当于是蛋壳?各地的地壳厚度不同,高山地区厚些,海洋地区薄些,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8千米,主要由岩石组成?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也就是从地壳向下到约2900千米深的地方?它相当于蛋白,固态状,但又有可塑性,好像沥青一样,在短时间内有一定的形状,但如果放久了就会变形?地幔主要是由铁和镁的硅酸盐类组成?
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它相当于蛋黄?地核可以分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外核厚约2200多千米,呈液态状,由液态镍铁组成,内核厚约1300多千米,是固态,由镍铁组成的?
在地球内部,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在30多千米处,温度约有1000度,在100多千米深的地幔中,温度将会升高至1400度,而在地心,温度可高达5000度?当然,限于科学技术水平,人类对地球内部了解还是有限?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我们将会越来越清楚地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
地球
地球有什么奥秘
德国人将钻一个世界上最深的洞,目前的钻探深度是6000米,钻探的进度是每小时2米。
向地球的心脏进军,探索地球深处奥秘,这是科学家们久久追求的心愿。
自从开钻后,科拉半岛的钻井不断提供新信息和重要资料,最令人鼓舞的是地质学中传统的地壳构造模型被地下发现的事实打破了。
科拉半岛钻考察的主要结论是:在晶体层结构中,火山活动形成于沉积作用。此外钻探中还发现许多因深度不同而呈现出乎意料的重要现象,与理论上的判断有很大的出入,甚至根本不相符合。
为了探究地球深处的奥秘,德国人是经过考虑之后才选定科拉半岛这个钻探地点的。在3.2亿年前,古老的欧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曾在这儿相撞,彼此拥挤啮合。这儿的岩石有30多公里厚,并向地面突起。在碰撞时,有一个大洋全部消失了。总之,地球深处众多令人不解的奥秘,正有待于科学家们去解谜。
地球还有什么奥秘
最佳答案地球是球形这个概念的出现,可上溯到公元前五、六世纪。当时,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家只是从球形最美的观念出发产生这一概念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已提出地球是球形的看法。
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的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成功地用三角测量法测量了阿斯旺和亚历山大城之间的子午线长。中国唐朝时期,在一行的指导下,由南宫说率领的测量队在河南省黄河南北的平原地带进行了最早的弧度测量,算出了北极的地平高度差一度,相当于南北地面距离相差约351里80步(唐朝的长度单位5尺=1步,300步=1里),从而可算出地球的半径。这项工作比阿拉伯人的类似工作约早100年。在现代,除用大地测量方法外;还可用重力测量确定地球的均衡形状。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地球动力学测地方法得到很大发展。各种方法的联合使用,使得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测定精度大大提高。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常数系统中,地球赤道半径α为6378140米,地球扁率因子1/f为298.257。地球不是正球体,而是扁球体,或者说,更象个梨状的旋转体。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结果表明、地球的赤道也是个椭圆,据此可认为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地球自转产主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形状,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约短21公里。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性,进一步造成地球表面形状的不规则性。在大地测量学中,所谓的地球形状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在这个面上重力位各处相同,是个等位面。日、月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使地球上的海洋、大气产生潮汐现象,也使固体地球(在某种程度上是个弹性体)发生弹性形变,这就是所谓“固体潮”。
三、质量和重力加速度
地球的质量为5.976×l027克,这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测定的。地球质量的确定提供了测定其他天体质量的依据。从地球的质量可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2克/厘米3。地球上任何质点都受到地球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二者的合力就是重力。重力随高度递增而减小,也随纬度而变化。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为978.伽(厘米/秒2),两极处为983.2伽。有些地方还会出现重力异常现象,这反映出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性。重力异常同地质构造和矿床有关。地球因受到日、月引潮力的作用,它的重力加速度也有微小的周期变化,最大的可达十分之几毫伽。
四、构造
地球可以看作由一系列的同心层组成。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外套。磁层和大气圈阻挡着来自空间的紫外线、X射线、高能粒子和众多的流星对地面的直接轰击。
地球表面十分之七以上为蓝色的海洋所覆盖,湖泊、江河只占地球表面水域很少的部分。地球表面的液态水层,叫做水圈,从形成至今至少已有30亿年。地球的表层由各种岩石和土壤组成,地面崎岖不平,低洼部分被水淹没成为海洋、湖泊;高出水面的陆地则有平原、高山。地球固体表面总垂直起伏约为20公里,它是珠穆朗玛峰顶(据中国登山队测定,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4.43米) 和最深的海洋深度(马里亚纳海沟深度约11公里)之间的高差,它超过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的一半。洋底象陆地一样不平坦,也不平静。洋底岩石年龄要比陆地年轻得多。陆地上大多数岩石的年龄小于二十几亿年。陆地上到处可以找到沉积岩,说明在远古时期这些地方可能是海洋。地表虽有少量的环形山,但难以找到类似月球、火星和水星那样多的环形山,这是因为地球表面受到外力(水和大气)和内力(地震和火山)的作用,不断风化、侵蚀和瓦解的结果。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地壳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面的隆起和沉降,以垂直运动为主,水平运动是次要的。近十多年来,愈来愈多的科学家认为,地球上部不仅有垂直运动,而且还有更大的水平运动,海洋和大陆的相对位置在地质时期也是变化着的。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此后,有的地质学家认为,地球早先存在两块古大陆——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和北半球的劳亚古陆。但在很长时期里许多科学家拒绝承认大陆漂移假说,因为当时人们很难相信有这么大的力量把原先的大陆块撕开,使各碎块分别逐渐漂移到今天的位置。六十年代初,黑斯和迪茨提出了洋底扩张假说,认为全球大地构造是洋底不断扩张的直接结果。正是由于洋底扩张假说和板块运动理论的发展,又使大陆漂移学说重新受到重视。
地球最上层约几十公里厚的一圈是强度很大的岩石圈,其下几百公里厚的一层是软流层,强度较小,在长期的应力作用下这一层的物质具有可塑性。岩石圈漂浮在软流圈上。在地球内部能量(原始热量和发射性热)释放时,地内温度和密度的不均匀分布,引起地幔物质的对流运动。地幔对流物质沿着洋底的洋中脊的裂隙向两侧方向运动,不断形成新的洋底。此外,老的洋底不断向外扩张,当它们接近大陆边缘时,在地幔对流向下拖曳力的作用下,插入大陆地壳下面,致使岩石圈发生一系列的构造运动。这种对流作用可使整个洋底在三亿年左右更新一次。岩石圈被一些活动构造带所割裂,分成几个不连续的单元,称为大陆板块。勒比雄把全球岩石圈分成六大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澳洲板块和南极板块。海底的扩张导致大陆板块发生运动。板块的相互挤压造成了巨大的山系,自阿尔卑斯山经过土耳其和高加索,最后到喜马拉雅山的山系正是属于这种情况;也有的地方,两个板块的岩石同时下沉,造成洋底的深渊,此外,板块的运动还造成了火山和地震。关于板块运动的理论,目前还在不断发展之中,同时也存在许多有争论的问题。
五、起源和演化
对地球起源和演化问题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始于十八世纪中叶,至今已经提出多种学说。现在流行的看法是: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它同其他行星一样,经历了吸积、碰撞这样一些共同的物理演化过程。地球胎形成伊始,温度较低,并无分层结构,只是由于陨石物质的轰击,放射性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的重力收缩,才使地球温度逐渐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地球内部物质也就具有越来越大的可塑性,且有局部熔融现象。这时,在重力作用下物质分异开始,地球外部较重的物质逐渐下沉,地球内部较轻的物质逐渐上升,一些重的元素(如液态铁)沉到地球中心,形成一个密度较大的地核(地震波的观测表明,地球外核是液态的)。物质的对流伴随着大规模的化学分离,最后地球就逐渐形成现今的地壳、地幔和地核等层次。
在地球演化早期,原始大气逃逸殆尽。伴随着物质的重新组合和分化,原先在地球内部的各种气体上升到地表成为第二代大气,后来,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一步发展成为现代大气。另一方面,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使内部结晶水汽化。随着地表温度逐渐下降,气态水经过凝结、降雨落到地面形成水圈。约在三、四十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单细胞生命,然后逐步进化为各种各样的生物,直到人类这样的高级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圈。
地球数据
轨道长半径(天文距离单位) 1.000
轨道长半径(千万公里) 149.6
公转的恒星周期(日) 365.26
公转的会合周期(日) -
轨道偏心率 0.017
轨道倾角(度) 0.0
升交点黄经(度) 0.0
近日点黄经(度) 102.3
平均轨道速度(公里) 29.79
赤道半径(公里) 6378
扁率 0.0034
质量(地球质量=1) 1.000
密度(克/立方厘米) 5.52
赤道引力(地球=1) 1.00
逃逸速度(公里/秒) 11.2
自转周期(日) 0.9973
黄赤交角(度) 23.44
反照率 0.40
最大亮度 -
卫星(已确认的) 1
地底下存在什么奥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地表下的秘密有什么用、地底下存在什么奥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