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为政举措介绍(曹操在政治上的贡献)
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远处的风光。
李琪源网友提问:
曹操的为政举措介绍
优质答案:
一、阿瞒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名。
二、曹操简介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祥,字孟德,小名阿瞒,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时期魏国奠基人,太尉曹嵩之子。
举孝廉出身,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基本同一中国北方地区,推行有效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稳定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产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促使中原地区政局稳定。
三、为政举措
(1)惩办豪强
曹操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由于祸在中心,曹无法发挥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把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曹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吞并之法”,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
(2)唯才是举
汉时期选拔官吏,被选用人既要有仁义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质,也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曹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210年到217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3)爱惜将才
在御将方面,曹操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曹操能够根据将领特点,用其所长。
(4)施行屯田
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给成为各军事团体最大的题目,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题目,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
以上就是豪强,军粮,小名的相关信息资料了,希望能帮到您。我似乎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年轻,没有了那些还可以挥霍的青春。现在只能求一份安稳,一份单纯。可是我努力找,努力着,但是仍旧找不到那个可以陪伴我一生的人,在寻找中,我遇到多少真真假假,可是仍旧觉得自己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