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这样描述(《明史》百度百科)
有很多人是用青春的幸福作成功代价的。——莫扎特
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陈淳丰网友提问:
《明史》这样描述
优质答案:
一、明代诗人袁子英有诗曰:“巨艘万斛樯林林,象犀翠羽珠贝,娄东太仓吴要津,襟带闽粤控蛮荆。” 诗中赞叹的便是中国古代“第一码头”-太仓刘家港。这里也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
二、太仓刘家港位于我国东部海岸的中心地带,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海运和对外通商港口。刘家港的得名,根据明《太仓州志》记载,刘家河即娄江在太仓境内的一段,因娄、刘音近,双声通假,当地人将娄江读为刘江、刘河。另外太仓方言中“港”即指河道,这种方言现象沿用至今。所以刘家港开始即指刘家河,并非专指港口,刘家港得名应在港口形成之前。
三、刘家港起于南宋,兴于元代。元代初年,因北方经济凋敝,京师的一切供给“无不仰食于江南”,而大运河转输困难且用度高,元政府迫切需要找到一条快捷的南粮北运海上通道,至元年间宣慰使朱清、张王宣自崇明徒居太仓,开创以刘家港为出发点的海道漕运,太仓刘家港因之兴起和繁荣。当时,太湖唯一的泄水大道娄江“不浚自深”,穿境进海,独具枕江达海的地理上风。另外,太仓由娄江与富庶的太湖流域连成一片,有着丰厚的经济基础。总之,元初客观形势的需要和开放的外贸政策,太仓刘家港所独具的地理、水利、经济等方面的上风条件,使太仓出现了历史发展的第一次奔腾,刘家港便由此兴起,成为当时江南漕运和海运的集结地。明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西下西洋,亦由此出发。嘉靖年间,因倭寇登岸侵掠,设重兵驻守。明末港口淤浅,海运遂衰。
四、《明史》郑和传:“永乐三年(1405年)6月,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王虎门扬帆,首达占域,以次遍历诸国。”
以上就是太仓,刘家,港口的相关信息资料了,希望能帮到您。再露锋芒,宜将剩勇追穷寇;一展鸿图,不可沽名学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