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人物轶事五则(关于叶圣陶的人物介绍)
李志宏网友提问:
叶圣陶的人物轶事五则
优质答案:
一、儿时的叶圣陶,很得父母的宠爱,由于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所以父母对他抱有很大的希看。他们盼着儿子日后靠着科举能够飞黄腾达、荣宗耀祖。
叶仁伯为了使儿子求得功名,让叶圣陶三岁时就开始识字、练字,到六岁那年,叶圣陶识字已有三千左右,字也写得相当漂亮。
朱氏识字未几,但满肚子装着世代流传下来的谜语、诗歌、童谣,经常说给儿子听。我国苏南地区流传的谜语,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叶圣陶猜谜语时兴致很高,从中得到了聪明的启迪。那些诵读起来动听动听的古代诗词,辞采华茂,言简意丰,叶圣陶能够背出很多。
尤其是童谣,形象生动,想象奇妙,韵律优美,把叶圣陶给迷住了,他时常挂在嘴上哼唱,唱得眉开眼笑。
二、叶仁伯勉励儿子熟读圣贤书,但由于家境冷苦,他不主张像富户人家那样把子弟关在书房里“一心只读圣贤书”,而以为带孩子出往跑跑,熟悉社会和熟悉社会上的种种人和事是务实的。
“不识字好过,不识人难过”。叶仁伯抱着这种传统观念,让儿子随着他出门到亲戚家拜年、贺寿、吃喜酒,清明节到乡下上祖坟,秋天到乡下看收租子。
这一切大大地开阔了叶圣陶的眼界,使他无形中受到人情事理的熏陶。叶圣陶童年时代,就领略了苏州民风民情的淳朴,也孕育了关心民间疾苦的缕缕情思。
叶圣陶自幼生活在文化氛围很浓的吴地,远山近水、亭台楼阁、斋堂殿馆、庙院庵祠,甚至连城里的路名,都有来历;哪怕是一块匾额、一个牌楼、一座桥梁,都有传说。
父亲总要带他往看,说给他听,而且回家后还要求他回忆参观时的先后次序,作类似日记的记录,作为“开笔”之前的写作练习。
三、叶圣陶到了八岁时起,就“开笔”作文了。老师出的题目是《登高自卑说》,作文之前,向他提示“这应当说到为学方面往”。叶圣陶依照老师的吩咐,共写了八十多字。
老师看到他写的羊毫小楷字方方正正,文句又晓畅流利,说理通达,便不断地称赞,特别是对文章的结尾“登高尚尔,而况于学乎”感到满足,情不自禁地在“尔”和“乎”这两个字的旁边。
用红笔划了两个圈。叶圣陶兴奋地把作文本带回家给父亲看,父亲见儿子敏悟好学、天资聪明,笑得十分开心。经过近两年的刻苦学习,叶圣陶大有上进。
居然能够写出三百字以上的经义史论或时务策论的文章了。父亲急迫地希看儿子赶紧成长,又将叶圣陶送进了另一所私塾,以便学得更好,能够考上秀才。
父亲教育他要如他在《登高自卑说》里所说的那样,拿出登高的毅力往对待学习。叶圣陶明白父亲的企盼,决心勤学奋进。
四、叶圣陶做小学教员时,有一次在校园内行走,无意间看到一个男孩举起一块大砖头,正想向另一个男孩砸过往。叶圣陶赶紧上前制止了他,并请举砖头的孩子到办公室往一下。
当叶圣陶来到办公室时发现该生已站在那里等他,叶圣陶温顺地递过往一块糖果,并说:“你来的比我准时,这说明你很守时,奖励你的。”
之后又拿出第二颗糖果说:“你能服从我的训斥把砖头放下,这是你对我的尊重,为了这一点,我奖励你第二块糖果。”学生半信半疑地拿了过往。
这时叶圣陶又拿出了第三块糖果说:“听其他学生说,你要打的那人欺侮女人,所以你才动手教训他,从小就有正义感,这是奖励你的第三块糖。”
当叶圣陶拿出第四颗糖时,该生已经泪流满面,有悔改之意。叶圣陶接着说:“你已经知道武力不能解决题目,看到自己错了,因此我把最后一颗也给你,奖励你知错就改的好品质。”
五、著名作家萧乾先生在悼念叶先生的文章里说:“1957年以后,很多张笑脸变成横眉竖眼,很多好友变为路人。可无论我被糟践成垃圾也罢,渣滓也罢,他见面或写信。
始终称我作‘乾兄’──30年代我还是个小伙子时,他就一直这么称呼我──敬重之外,我对叶老还有满腔感激之情。”可惜那时我对叶先生“交友处世”的重要教导领会不深。
以致在那场政治灾难中,同不少亲友中断了交往,所幸与叶先生的交往如常。1966年下半年的一天,我往看看“赋闲”在家的叶先生,他非常恳切地劝我:“你该同我划清界限。”
我流着眼泪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假如我确信叶先生的某种思想是不符合真理的,那我会同这种思想划清界限。至于叶先生,您永远是我的老师,我还会常来看您,面聆教诲。”
叶先生听了也潸然泪下。看到五屉柜上叶师母的大幅遣像旁边,新摆一个小镜框,里面装着60年代初期叶先生和我在青岛海滨的合影,知道叶先生还一直惦记着我。
以上就是叶圣陶,儿子,父亲的相关信息资料了,希望能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