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原文介绍(点绛唇的赏析)

阅读:0 来源: 发表时间:2022-06-02 14:13作者:白山贵

点绛唇原文介绍(点绛唇的赏析)

吴秋良网友提问:

点绛唇原文介绍

优质答案:

一、【原文】:

点绛唇

汪藻

新月娟娟,夜冷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景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回兴浓如酒。

二、【注释】

点绛唇:杨慎《词品》:“《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

汪藻(1079-1154):宋饶州德兴人,字彦章。徽宗崇宁年间进士,累官著作佐郎、翰林、知州等,后被贬职。著有《浮溪集》等。写此词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

三、【翻译】

一轮圆月明媚新秀,秋夜冷、江流静、远山衔着北斗。夜不成寐起来徘徊搔首。窗间横斜着梅花疏影,那么清瘦。好一个凉秋月夜的霜天!却无心饮酒,闲置了传杯把盏手。君知否?听到回巢的乌鸦纷乱的啼叫后,使我回家意兴浓郁似酒。

四、【赏析】

《点绛唇·新月娟娟》是北宋著名词人汪藻一首词。这是一首吟咏回隐的词。上阕写冬末早春景:冷江夜月,梅横影瘦。心境的落寞与凄清在这些景物描写中得到表现。下阕前两句写霜冷无酒可饮,处境十分困窘,听到乱鸦聒噪,更增退隐之思。“回兴浓于酒”,形象具体表现有力。

这首词写词人夜不能寐、心生退隐之思。词人用蕴藉的笔调描绘景物,委婉地抒发了郁积在自己胸中的愁闷。

词的上半部分写景,寓情于景。开篇两句描绘出一幅冷冬夜景:月光如水,大江寂静,远山苍茫,正衔住北斗。“冷”、“静”是此景的特点。“衔”字,以拟人手法写山,赋山以灵性,生动形象。随后两句从外到内,“搔首”一词用得极为精当,词人通过这么一个非常平常的动作,把自己内心的不平静表现了出来,形象而传神。“梅影横窗瘦”,消息结合,梅影横窗,当映以西斜之月方能见到。“瘦”字写梅花的姿态,暗寓词人的情思。这一片写夜冷、江静、人愁、梅瘦,意境萧疏,清丽中带着几分凄凉。

词的下半部分言情。“好个霜天”二句,巧妙过渡,直抒对霜天月夜的赞美之情。面对此等清幽、宁谧之景,当对酒高歌,可为什么毫无酒兴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一个疑问。此外,“传杯”二字说明是在众人宴饮的场合,大家谈笑风生,推杯问盏,以助酒兴,可词人此时却“闲却传杯手”,不免让人感到希奇。随后词人又添一问,句意跌宕,闪展腾挪。“乱鸦啼后”两句,点明主旨,也是对上述疑问的回答,原来是由于“回兴浓于酒”,所以才饮兴索然啊!词人在“鸦”之前冠以“乱”字,极言鸦之多,聒噪之甚。由此联系到词人的遭际,当时他被迫外调,羁宦他乡,所以,“乱鸦”也可以看做是词人对政坛小人的隐喻,说明他早已非常厌倦这种宦海生涯了。

这首词上片描绘了冷夜月下,面对苍茫的远山,词人搔首怅看的情景;下片则通过写不愿与众饮酒来表现其愁情。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别有一番韵味。

以上就是词人,霜天,两句的相关信息资料了,希望能帮到您。

    声明

    删帖请联系zhiyihom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