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筝的内容介绍(风筝的大概内容及主题)

阅读:0 来源: 发表时间:2022-06-02 11:31作者:吕淑美

关于风筝的内容介绍(风筝的大概内容及主题)

庄惠宏网友提问:

关于风筝的内容介绍

优质答案:

一、鹞子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年龄时期的产物,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鹞子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鹞子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鹞子,称为“纸鸢”。

二、到南北朝时,鹞子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鹞子;到了宋代的时候,放鹞子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代周密在《武林往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回。“鸢”就指鹞子。北宋张择真个《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鹞子的生动景象。

三、墨子(墨翟)把制鹞子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鲁班(也称公输班),《墨子·鲁问篇》中说,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鹞子。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翱翔达三天之久。《书》上说:“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关于鹞子的起源,大体有三种传说,斗笠、树叶、和帆。传说中第一个鹞子为“鲁班”制作,称之为“木鸢”,《渚宫往事》记载鲁班“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而以《吕氏年龄·爱类》记载:“公输班为高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裂裳裹足,昼夜不休,旬日十夜而至于郢,见荆王曰:‘臣北方之鄙人也,闻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说明鲁班当时造的是“高云梯”而不是木鸢。

四、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鹞子丈量未央宫下面的隧道的间隔。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鹞子,上敷竹笛,迎风作响(一说张良用鹞子系人吹箫)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五、在正史中也有关于鹞子的记载,时间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乱”,梁武帝被侯景围困,城墙被包围。曾放鹞子向外求援,据南史卷八十《侯景传》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时,侯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尽,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天子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也衰微灭亡。这是简文施放鹞子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六、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欧洲后,鹞子才开始在西方传播开来,也有观点以为,鹞子是约十世纪传至韩国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纪才传至欧洲。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鹞子;到了宋代,放鹞子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往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回。”“鸢”就指鹞子。北宋张择真个《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鹞子的生动景象。

七、宋代之所以成为发展阶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宋代城市文化经济的繁荣和民间手产业的兴起,二是宋代提倡传统的节日风俗,这就为鹞子的发展和进进节日的娱乐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一时期民间放鹞子已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也是文人墨士艺术创作中的一种题材。当时由于文人的参加,鹞子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由于社会上对鹞子的需求,制作鹞子发展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8、明清时代(1368-1911)是中国鹞子发展的壮盛时期,明清鹞子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鹞子,除自己放飞外,还赠予亲友,并以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

以上就是风筝,放风筝,宋代的相关信息资料了,希望能帮到您。

    声明

    删帖请联系zhiyihom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