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是如何测出来的)
聂睿海网友提问:
地球的内部结构
优质答案:
一、地壳
地壳是地球的表面层,也是(地球上尽大多数有机生命)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地壳实际上是由多组断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块体组成的,它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因而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大陆下的地壳均匀厚度约35公里,我国青躲高原的地壳厚度达65公里以上;海洋下的地壳厚度仅约5~10公里;整个地壳的均匀厚度约17公里,这与地球均匀半径6371公里相比,仅是薄薄的一层。
地壳上层为花岗岩层(岩浆岩),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层为玄武岩层(岩浆岩),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理论上以为过地壳内的温度和压力随深度增加,每深进100米温度升高1℃。近年的钻探结果表明,在深达3公里以上时,每深进100米温度升高2.5℃,到11公里深处温度已达200℃。
目前所知地壳岩石的年龄尽大多数小于20多亿年,即使是最古老的石头丹麦格陵兰的岩石也只有39亿年;而天文学家考证地球大约已有46亿年的历史,这说明地球壳层的岩石并非地球的原始壳层,是以后由地球内部的物质通过火山活动和造山活动构成的。
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震波在其中传播速度比较均匀。地球厚度变化有规律,其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地壳由90多种元素组成,它们多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氧、硅、铝、铁、钙、钠、钾、镁8种元素的质量占地壳总质量的98.04%。其中氧几乎占1/2,硅占1/4。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二、地幔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一般以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造成的,可能是岩浆的起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三、地核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均匀厚度约3400公里。地核还可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层,外地核厚度约2080公里,物质大致成液态,可活动;过渡层的厚度约140公里;内地核是一个半径为1250公里的球心,物质大概是固态的,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地核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估计温度在5000℃以上,压力达1.32亿千帕以上,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3克。
美国一些科学家用实验方法推算出地幔与核交界处的温度为3500℃以上,外核与内核交界处温度为6300℃,核心温度约6600℃。
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表明了外核的物质在高温顺高压环境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于地壳的“活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一般以为地球内核呈固态。(软流层一般以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起源地之一)
以上就是地壳,地幔,地核的相关信息资料了,希望能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