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而立三十不惑选自哪里(二十不惑三十而立四十正好)
邱宜瑶网友提问:
二十而立三十不惑选自哪里
优质答案:
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原文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二、意思: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四、注释:立:站得住的意思。不惑:把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五、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六、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进步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七、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公道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委曲往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8、三十而立,是说在前面阶段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修养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在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
9、四十不惑,是三十而立的下一个阶段,四十不惑,是说用自己的原则在经历很多的人和事后,对自己的原则不惑,而不是说对什么都不疑惑,假如都不迷惑那就成为神人了。
10、五十知天命,也不是所谓的宿命论,而是明白所谓命运,现在的一切一切,都是自己造就的,因此就应不怨天、不尤人。
1一、六十而耳顺,是说这个时候,能明白是非,好的坏的自己能辨别。
1二、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到了七十岁时的时候,你在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都成熟,做事的时候就基本不会出错,而不是说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1三、我们读论语是不能粗心大意,不能片面的从文字上理解,而要深进了解这些话的用意,并把它应用到生活中往。
以上就是不惑,是说,阶段的相关信息资料了,希望能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