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小学生参观平津战役纪念(小学生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观后感350字)
阅读:0
来源:
发表时间:2023-01-02 08:26作者:八卦会火
【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个“剿匪总司令部”、1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整师及非正规军4个师,共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基本上解放了京津地区。使古都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和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的精锐师团丧失殆尽。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基本确定。【平津战役的小故事】老英雄隐姓埋名40年真实身份震惊总参。1998年7月11日,解放军301医院,一个身患肺癌的病人在昏迷中不停地喊着:“首长,我被包围了,向我开炮。”“连长牺牲了,战士们全牺牲了,请求支援。”“报告首长,我突围了……”见此情景,围在他身边的亲人和总政的领导都哭了。病人叫张国福,40年前,他是全军闻名的特级战斗英雄。他参加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进军四川”、 “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等众多战役,因作战勇敢,屡建奇功,张国福先后荣立特等功一次、大功两次、小功五次,并荣获“四野”授予的“孤胆英雄”、“开路先锋”、“青年战斗英雄”等荣誉称号。他曾获得东北人民解放军英雄奖章两枚、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纪念章一枚、毛泽东奖章一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独立奖章一枚……1950年9月,张国福出席了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当时19岁的他是众多英雄中最年轻的一位。会议期间,张国福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亲切接见。但是,这样的一位英雄人物,复员回到地方,对赫赫战功只字不提,甚至连他的家人也无从知晓。他甚至将原名“张国富”中的“富”改为“福”,在地方一家火药厂默默埋头工作40载,直到女儿一次路过西安,顺道到父亲所在的47军军部打探父亲的过去,才发觉她的父亲非同一般的经历。参军仅半年,16岁的张国福就在一次战役中孤身活捉了国民党军队一名中将张国福是吉林榆树县新立镇人。1946年,他从家乡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1948年入了党,先后任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参军仅半年,16岁的张国福就在一次战役中孤身活捉了国民党军队一名中将。那是1947年5月,我军向东北国民党部队发起夏季攻势,张国福所在的独立三师九团负责攻打吉林市北面的江密峰。双方激战到下午3点多,还有345.6高地难以拿下。此时,一营长、三营长、一连长和三连指导员都牺牲了,战友们也成批地倒下,张国福也打红了眼,趁我军炮火暂时压住对方火力,突地从掩体里跃起,不顾一切地冲到了对方指挥所面前,举着手榴弹,大喊一声:“投降不杀”!国民党指挥所里的人都吓傻了,乖乖地当了这个16岁的小战士的俘虏,这其中就包括国民党中将赵伯昭。指挥所被占,剩下的敌人乱了阵脚,我军则一鼓作气攻上山头,全歼江密峰守敌。战后,《猛进报》以《16岁放牛娃张国富活捉国民党中将赵伯昭》为题,报道了这段传奇的战斗故事,一下子使张国福成了独立三师的名人,并且被记大功一次。“快命令你的部队放下武器,不然我就与你们同归于尽”张国福最大的一次战功是在解放东北全境的辽沈战役中攻打胡家窝棚廖耀湘司令部的战斗中。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发动,在毛泽东“这次决战不能让蒋军出东北”的指示下,林彪、罗荣桓率领的东北野战军连克昌黎、北戴河、绥中、兴城、义县、锦州等地,蒋介石急调廖耀湘指挥5个军12个师共10万人的“西进兵团”前来助战,被我军拦截在黑山、大虎山一带,双方短兵相接,又一场恶战开始了。战斗打到“胶着”状态时,张国福所在的部队知道敌军司令部就在他们战斗的一带,但会不会碰上,能不能拿下,他们也无法预测。在攻打一个叫“胡家窝棚”的地方时,敌人的阻击炮火十分猛烈,几十次的冲锋,都因战士伤亡惨重,进攻无果。又一次冲锋被敌炮火挡住后,张国福假装被击中,伏在一片阵亡的战友身旁,没有退回阵地。当部队再一次吹响冲锋号,距离敌人最近的张国福投出一颗手榴弹后,借着手榴弹爆炸的短暂片刻,手持爆破筒一跃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敌指挥所,向敌指挥官大喊:“快命令你的部队放下武器,不然我就与你们同归于尽!”就在敌指挥官被吓得不知所措的时候,身后的战友们已经冲了上来,敌指挥官一看大势已去,当即命令士兵停止抵抗。
平津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
平津战役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3天。具体过程怎么样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平津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希望大家
喜欢!平津战役经过 平津战役经历了三个阶段,人民解放军采取了“瓮中捉鳖”的
方式使国民党部队全军覆没。下面来介绍一下平津战役的经过。 在平津战役经过的第一个阶段,人民解放军首先对傅作义领导的部队进行分割包围,并阻断了他们的撤退之路,与此同时加强了天津、塘沽、北平等地的防御。在两个星期的围而不打后,解放军已经完成了对张家口、北平、天津等地的国民党军队分割包围,封闭了主力向西和向南的逃跑道路。 平津战役的第二个阶段是对已经包围的敌人的逐一歼灭,解放军采取了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
做法,使傅作义装备精良的精锐部队全军覆没。在歼灭了张家口地区的敌人后,解放军将重心放在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天津,动用了34万的兵力,采取了先分割、后围歼的战略部署,在二十九个小时的激烈战争后歼灭了敌军13万余人,解放了天津。至此,平津战役的战争过程大致结束。 在平津战役的最后一个阶段,双方之间炮火竞争已经很少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保护 文化 古城北平不受炮火的摧残,提出了和平谈判的建议,同时也做好了强攻的准备。在多次谈判之后,傅作义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相关条件,驻守在北平的国民党军队也接受了改编,北平获得解放。 这就是平津战役的经过,其中和平解放北平对中国的 军事 和 政治 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不仅保护了这座古城,也使共产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更加牢固。 平津战役兵力 平津战役是发生在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的一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 历史 具有很大的影响,解放了北平、天津一带,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势力,加速了国内战争的结束。国共双方在平津战役兵力的投入是有较大的差距的,共产党一共派出100万人,而国民党派出了52.1万人,最终共产党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使国民党全军覆没,取得大捷。 单从平津战役兵力的人数来看,共产党远远优于国民党,但如果考虑到双方的装备,国民党则是占尽优势。在平津战役中,国民党派出三个兵团、十三个军五十个师,他们各个装备优良,差不多有四分之一的装备是从
美国引进的,而且弹药的供应比较充足,而且还有空运大队等装备精良的队伍;再看共产党的装备,还是“
小米加步枪”,没有任何可以在空中作战的装备,可以说与国民党相距甚远。 共产党之所以能在采用100万人的平津战役兵力的情况下以小代价取得胜利,很大一部分
原因是共产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虽然装备上不如国民党,但是在普通老百姓的心中,能够翻身做主人、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都得益于共产党,所以在平津战役中共产党有更大的群众基础。而国民党最终使自己在平津战役中全军覆没也是与自己内部的矛盾分不开的,虽然他们拥有装备精良的50万大军,但也无法改变内部腐败引起的种种矛盾,最终导致了失败。 平津战役发生在哪里 平津战役是“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在这场战争中,解放军以牺牲3.9万人的代价歼灭、改编了国民党52.1万人, 成功 解放了天津、北平等地,推动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那么平津战役发生在哪里呢? 平津战役发生在华北一带,以北平、天津为中心,涉及到了张家口、唐山、塘沽等地。在辽沈战役取得成功后,听闻消息的傅作义先后放弃了承德等地并准备好了向西和向南的撤退路线,为了大力消灭国民党的主力军队,东北野战军提前结束了休整加入到了分割包围傅作义集团的计划中,经过两个星期的围而不打,解放军成功包围了北平、天津和张家口的敌人,封闭了他们逃跑的道路,然后在天津采取拦腰截断的作战方式发起进攻,并攻克了新保安、张家口等地,歼灭了傅作义的精锐部队。此时,天津、塘沽和河北的一些城市都得到了解放。 除了天津、河北地区,平津战役发生在哪里呢?平津战役虽然也发生在了北平,但是与天津等地不同的是,在北平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交火。北平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古城,有很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如果遭到战争的摧残这些文化古迹可能就会被毁灭。为了保护这座古城,共产党提出了和平解决的方式同傅作义的守军进行谈判,在进行多次谈判之后,国民党接受了和平解决的方式,同意改编,撤出北平。至此,平津战役结束,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平津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
平津战役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那么你了解平津战役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平津战役的发生经过,希望能帮到你。平津战役的经过 平津战役经历了三个阶段,人民解放军采取了“瓮中捉鳖”的方式使国民党部队全军覆没。下面来介绍一下平津战役的经过。 在平津战役经过的第一个阶段,人民解放军首先对傅作义领导的部队进行分割包围,并阻断了他们的撤退之路,与此同时加强了天津、塘沽、北平等地的防御。在两个星期的围而不打后,解放军已经完成了对张家口、北平、天津等地的国民党军队分割包围,封闭了主力向西和向南的逃跑道路。 平津战役的第二个阶段是对已经包围的敌人的逐一歼灭,解放军采取了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做法,使傅作义装备精良的精锐部队全军覆没。在歼灭了张家口地区的敌人后,解放军将重心放在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天津,动用了34万的兵力,采取了先分割、后围歼的战略部署,在二十九个小时的激烈战争后歼灭了敌军13万余人,解放了天津。至此,平津战役的战争过程大致结束。 在平津战役的最后一个阶段,双方之间炮火竞争已经很少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保护 文化 古城北平不受炮火的摧残,提出了和平谈判的建议,同时也做好了强攻的准备。在多次谈判之后,傅作义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相关条件,驻守在北平的国民党军队也接受了改编,北平获得解放。 这就是平津战役的经过,其中和平解放北平对中国的 军事 和 政治 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不仅保护了这座古城,也使共产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更加牢固。 平津战役的特点 辽沈战役结束后,依照中共中央的布局,1948年11月23日,东野主力秘密地向关内开进。11月25日,华北军区驻集宁的第3兵团向东开进。 11月29日,平津战役正式打响。华北军区第3兵团率先攻击张家口城外的国民党军,傅作义 命令 第35军救援张家口,第104军及第16军接应,被人民解放军分别包围在张家口和新保安。为了不使傅作义放弃平津逃跑,中共中央安排,对新保安和张家口“围而不打”,淮海战场的山东军区控制胶济铁路,东北野战军主力对北平、天津“隔而不围”。 12月21日到24日,困在新保安和张家口的傅作义部全部被歼灭,傅作义西退的道路彻底堵死。1月14日,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的总前委指挥下,刘亚楼向东野的5个纵队下达对天津的总攻令。人民解放军29个小时内就攻克了天津,歼灭固守天津的国民党军共计13万人,俘虏了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北平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古城,为防止 历史 文化古迹遭受炮火破坏,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中共中央 决定 争取和平解放北平。随着淮海战场的全面胜利和天津的顺利解放,傅作义不再犹豫,决定要走和平道路,同意《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的要求,到1月31日,驻北平的国民党军全部撤到城外。随着解放军的入城,北平解放了。 平津战役的特点之一,利用“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战术分隔包围,各个击破。平津战役的特点之二,“北平方式”为和平解放树立了典范。 平津战役的双方指挥 战争背后的指挥官往往起到运筹帷幄的
作用,对于想要了解历史真相的群众来说,平津战役双方指挥官是谁,这个话题成为很多了解历史喜欢历史的人的探讨对象。平津战役解放军的指挥官主要有三位,分别是林彪,刘亚楼,罗荣桓等,其中林彪的权利最大,因而他算得上是最高指挥官。而国民党的总指挥官是傅作义,他担任华北剿匪总司令的职位,驻守在北平地区,当时在天津驻守的名叫陈长捷。 根据以上的简要说明,对于平津战役双方指挥官是谁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就是林彪和傅作义,双方分别是解放军和国军在这场战役中的最高指挥官。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没有修整直接入关,国民党尚未做好部队的调整与准备,林彪提前入关这个决定使得解放军从一开始就占据了战争的优势地位, 国民党方面的最高指挥官是傅作义,他本就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再加上他的亲生女儿信仰的是共产党,因而解放军在暗地里争取他投诚。当驻守在天津的陈长捷失守天津以后,他就不再犹豫不定而是直接向解放军投诚了。在傅作义投诚以后,北平以和平的方式得到解放,平津战役到此宣告结束。平津战役双方指挥官是谁这个问题也就呼之欲出了,优秀的指挥官确实能够影响到战争的胜利与否,但历史却告诉人们“得民心者得 天下 ”。 猜你喜欢: 1. 战役的意思 2. 纪念建军90周年征文 3. 纪念建军90周年征文1000字精选 4. 大学生百团大战的观后感1500字-百团大战观后感6篇 5. 建军90周年征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