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龙会桥
今天给各位分享荆州通会桥路由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荆州龙会桥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荆州市有线电视宽带怎么设置无线路由器,腾达的150M无线路由器。
2、荆州各街道名称及来历
3、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白话文
荆州市有线电视宽带怎么设置无线路由器,腾达的150M无线路由器。
1、首先按照说明书将网线连接到路由器的WAN口,然后用网线将路由器的LAN口与电脑连接。打开电脑,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192.168.1.1或者192.168.0.1,输入帐号和密码admin(默认都一样)
2、进入路由以后选择设置向导,然后选择宽带连接,路由器wan口输入你的账户和密码,然后保存,路由器重启以后,进入路由,选择无线网络设置----开启无线,开启广播---然后无线安全设置----你选择频段 WEP 、WAP/WAP2、WAP-PSK/WAP2-PSK.其中任意一中频段-----输入你自己的密码就行了,保存---重启路由,
3、如果没有账号密码,选择自动获取你把路由器的MAC地址改一下就可以了, 前4位改成00-00基本上都可以。
4、我不知道你的宽带平时上网要不要密码, 如果要密码就选有密码的, 如果没密码的话就用动态IP,如果只有一个IP的就用静态IP。
注:有些地方有线电视宽带被锁定无线路由器功能(所以把路由器的MAC地址改一下就可以了, 前4位改成00-00基本上都可以)。
荆州各街道名称及来历
荆州城内主干道的名称都是由地理方位命名的,如荆北路,荆南路等。
屈原路是荆州城内唯一一条以古代著名人物命名的主干道,南北走向,北起小北门,南至荆南路,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命名的。
另外一条以古代著名人物命名的道路是张居正街,东西走向,东起公安门,西至钟鼓楼,张居正街是在九龙桥修建之前出入荆州东大门的必经之路,其命名是为了纪念荆州籍明朝宰相张居正。
三义街是荆州城内现存最为完好的一条古道,整条街道都由青石板铺制而成,南北走向,北起大北门,南至荆中路。现在在三义街和荆中路交汇处还能看到一座高大的朱红牌坊,使整条街道显得古色古香。三义街的得名是由于关羽曾经镇守荆州,后人为了纪念刘,关,张三人的结义之情而命名的。
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白话文
第六十三回:
在孙权军的强压之下,黄祖见大势已去弃城而逃,被甘宁一箭把射杀,割下人头,献给孙权。孙权重赏三军,升甘宁为都尉。张昭说:“孤城不可守,不如退兵。”孙权就弃江夏,回到江东。关押在囚车内的苏飞性命危在旦夕,暗中求救于甘宁。
回到吴会,孙权命把苏飞砍头,连同黄祖的头颅一同祭父。甘宁用性命力保苏飞。孙权就赦免苏飞,只用黄祖的头来祭奠父亲。祭罢,设宴大会文武。正饮间,凌统拔剑想刺甘宁,甘宁举椅招架。孙权与众官忙劝,凌统仍余怒未消。孙权就给甘宁五千兵,一百条船,让他守夏口,以避开凌统。孙权又给凌统加官进爵,凌统只得罢休。
因为江东破了黄祖,刘表派人请刘备到荆州城议事。诸葛亮说:“这是他找主公商量如何报仇。”刘备留关羽守新野,去荆州面见刘表,果然是商量讨伐江东之事。
回到馆舍,刘备和诸葛亮正商议间,刘表大公子刘琦求见:原来荆州牧刘表因为听信后妻蔡夫人挑拨离间的话,渐渐喜爱幼子刘琮,而反感长子刘琦。刘琦一向器重诸葛亮,就想找他商量。刘琦每每想要同诸葛亮寻求自保之道,结果全被给诸葛亮找借口推辞掉了。
有一天,刘琦邀请诸葛亮去后花园游玩观花,诸葛亮欣然前往。到了后花园,刘琦指着高楼说:“那里风景不错,刘琦已略备薄酒请先生一同赏花。”两人登上楼梯,到达高台之上。在吃饭喝酒的当儿,刘琦突然命令下面的仆人把楼梯拿走。
接着才对诸葛亮说:“今天可是上不达天,下不到地;话从您口中说出来,就直接听进我耳里去。现在您可以开口说了吧?”诸葛亮只好回言道:“公子难道没看见申生处在国内很危险,而重耳流亡在外反而平安无事吗?”(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听信骊姬的谗言,想杀太子申生,别立少子奚齐。公子重耳则流亡在外,后得秦穆公之助,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
刘琦很快地领悟话里面的涵意,暗中计划外出避祸。碰巧江夏(今湖北黄冈县西北)的太守黄祖被孙权击败,死于任上,刘琦得到机会,立即出任补为江夏太守。
曹操废除朝廷的三公制度,自以丞相兼任。这天,曹操召集文武大臣,举行军事会议,商议南征之事,夏侯敦说:“刘备在新野招兵买马,必为大患,应尽快消灭他。”荀彧劝谏曹操不可轻敌,夏侯敦却不以为然。
曹操问:“诸葛亮是什么人?”徐庶说:“诸葛亮道号‘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出神入化之计,是当世的奇才。”曹操问:“比你怎样?”徐庶说:“我若是萤火虫,他就是明月,我无法跟他比。”夏侯敦却扬言定把刘备、诸葛亮的人头献给曹操。曹操于是下令以夏侯敦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为副将,领兵十万,攻击新野。
刘备自得诸葛亮,常说“如鱼得水”。关、张见诸葛亮年纪轻轻,很是瞧不起他。这天,探子报夏侯敦带领十万大军向新野进逼,刘备招来二人商量,张飞说:“你就派你的‘水’去阿。”刘备问诸葛亮,诸葛亮说:“关、张不听我的命令,请主公把您的印信宝剑借给我。”
诸葛亮聚集众将,下达命令:“博望坡左面有座豫山,山后有座安林,关羽领兵一千,去豫山埋伏,张飞领兵一千,去安林埋伏。见到南面火起之时,就杀出来。关平、刘封带人,在坡后埋伏,初更曹兵来到时,就可放火。赵云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把曹兵引进博望坡。主公引一千军为后援。”关羽说:“你干什么?”孔明说:“我守县城。”
张飞说:“我们去打仗,你到好自在啊!”诸葛亮说:“剑印在此,不听命令斩!”刘备劝下二人,二人仍不服气,说是他的计谋要不灵,回来再羞辱他。诸葛亮就让孙乾、简雍安排庆功宴,准备功劳簿。连刘备也有些疑惑。
夏侯敦与于禁等领兵到博望,一半兵为前队,其余在后面护送粮草。人马正走,见前面尘土飞扬,便问向导:“这是什么地方?”向导说:“前面是博望坡,后面是罗口川。”赵云拦路,夏侯敦出马迎敌,放声大笑:“徐庶夸口说诸葛亮用兵如神,就派出这样的人马,简直是驱狗、羊同虎豹相斗。”赵云与夏侯敦战不几回合,扭头就跑,跑不十几里,回头又战。
韩浩说:“赵云诱敌,必有埋伏。”夏侯敦不听,仍往前赶。到了博望坡,一声炮响,刘备迎头杀出,夏侯敦对韩浩说:“这就是伏兵?今晚我不到新野,绝不收兵!”就催促大军继续前进,刘备、赵云扭头就走。天色渐晚,浓云密布,于禁、李典来到窄路上,见两边都是芦苇。
李典对于禁说:“轻敌者必败。南面道路狭窄,大山河流夹路,树木繁盛,如果敌人火攻,怎么办?”李典勒驻马大喊道:“后军慢走!”于禁一边拍马一边喊:“都督等一下!”待见到夏侯敦说:“南面道路狭窄,大山河流夹路,树木繁盛,需防止敌军火攻。”
夏侯敦才猛然醒悟,再想下令停止前进,只见四下火起,曹军兵马不战自乱,争相逃命。张飞、关羽先后杀出,张飞一枪刺死夏侯兰,曹兵死伤无数,大败而逃。夏侯敦只好收拾残兵,返回许昌。
关、张心服口服地说:“孔明真是料事如神啊!”二人下马拜见诸葛亮后,和刘备、赵云、刘封、关平一同收兵回城。新野百姓齐声夸赞“贤人”诸葛亮保护了他们。回到县衙,孔明说:“夏侯敦败走,曹操必定亲自来。”刘备忙问:“怎么办?”诸葛亮说:“我自有办法。”刘备问何法...
扩展资料
文章简介: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写作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成书过程:
元末明初,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础上,吸收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故事,写成《三国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嘉靖元年(1522年)刊刻的,称为嘉靖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继嘉靖本之后,新刊本大量出现,它们都以嘉靖本为主,只做了些插图、考证、评点和文字的增删、卷数和回目的整理等工作。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作了一些修改,主要是整理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等,内容没有大的改动。
三国时期魏蜀吴主要人物的名字,附带一点历史由来。
曹魏(魏国):
曹操魏太祖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又名吉利,生于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卒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市),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史载曹操少时机警聪明,放荡任性讲义气,二十岁举孝廉。公元189年因刺杀董卓未果而逃至己吾县起兵,翌年会同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破何仪、刘辟等人并将汉献帝接到许都,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杀掉吕布、收降张绣、东征刘备之后,与袁绍展开官渡之战,基本平定北方。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六月出任汉丞相,七月南征刘表,九月征伐刘备,十二月在赤壁之战中失利。建安十六年(公元213年)七月西征马超、韩遂。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三月,汉献帝授予曹操金印玺、红绶带和远游冠,位列诸侯之上。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七月消灭张鲁之后,汉献帝允许曹操封立诸侯,任命三公,行使帝王权利。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五月自立为魏王。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七月西征刘备并于翌年五月退守长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因中风疾而卒于洛阳,时年六十六岁。二月葬于高陵(在河北临彰西北部),谥号武王。
曹仁字子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生于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卒于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曹仁是曹操的堂弟。曹仁少时喜骑射游猎,后来聚集千余名少年跟随曹操征战。在击败袁术、陶谦,攻打吕布,平定黄巾军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曹仁忠义勇猛而有谋略,曾任别部司马,安西将军、大将军、大司马之职。曹仁卒于黄初四年(公元223年),谥号忠侯。
曹洪字子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生年不详,卒年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曹洪是曹操的堂弟。在讨伐董卓时曾勇救曹操,在征吕布、刘表等战役中屡立战功,先后任鹰扬校尉、扬武中郎将、谏议大夫、厉锋将军、督护将军之职,封明亭侯。魏文帝继位之后,封曹洪为卫将军、骠骑将军并晋封野王侯、都阳侯。魏明帝继位之后改封乐城侯。曹洪卒于太和六年(公元232年),谥号恭侯。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生于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郭嘉初投袁绍。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今山东阳谷县)人。生于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卒于黄初元年(公元220年)。程昱身长八尺,生有美髯,应曹操召用之后初为寿张县令,天子迁都许昌之后出任尚书,济阳太守,后升任振威将军。在曹操平定中原之后,程昱上表辞官、闭门不出。史载程昱性情刚毅暴戾,常与人冲突,其胆识深得曹操信任。魏文帝继位之后欲封程昱为三公,他却死去。卒后谥号肃侯,追赠车骑将军。
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征伐孙权回师之后,夏侯渊担任征西护军、护军将军,封博昌亭侯。征马超、平羌族之后任征西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在与刘备作战中因分兵救助张郃,遭刘备袭击而战死,谥号悯侯。
乐进字文谦,阳平均卫国(今河南清丰)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乐进身材矮小,为人忠勇。在跟随曹操攻吕布,战马超,击刘备,破袁绍诸战役中败眭固,诛严敬,斩杀淳于琼,因多次立功而先后担任陷阵都尉、讨寇校尉、游击将军、右将军之职,封广昌亭侯。乐进于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去世,死后谥号威侯。
于禁字文则,泰山郡钜平县(今山东泰安市西南)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于禁初投鲍信后在兖州投曹操,并经王朗荐为军司马,后升任陷阵都尉。在讨伐袁绍期间先后担任裨将军、偏将军,在夺取朱灵兵权之后升任左将军。于禁在关羽“水淹七军”之后投降关羽,随后被东吴俘获并送回魏国。在后来出使东吴之前,于禁去高陵拜谒曹操墓时看见他投降的壁画,于是因惭愧生病而死。卒后谥号厉侯。
徐晃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人。生年不详,卒年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徐晃一生做事谨慎细心,初为河东小吏,随杨奉讨敌有功而升任骑都尉,后封为都亭侯。在曹操讨伐杨奉时投降曹操,此后曾任裨将军、偏将军。曹丕继位之后任右将军,封逯乡侯,在上庸打败刘备之后改封阳平侯。徐晃于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去世,谥号壮侯。
许褚字仲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市)。生卒年不详。许褚以身材魁梧、力大过人而闻名汝南、淮南一代。在曹操巡视汝南、淮南时,许褚归附曹操并作为身边护卫,担任校尉。在战张绣、马超时,许褚曾经勇救曹操,升任武卫中郎将。魏文帝继位之后改封许褚为万岁亭侯、武卫将军,掌管禁军。魏明帝继位之后加封许褚为牟乡侯。许褚一向谨慎稳重,与曹操、曹丕关系亲密,死后谥号壮侯。
典韦字子满,陈留国己吾县(今河南河睢县)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典韦身魁力大,曹操军中称颂“帐下壮士一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荀攸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蹲印I谟朗俣辏ü?156年),卒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出任济南太守,又任尚书令,并为曹操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与郭嘉献计活捉吕布。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出任中军师,魏国建立之后出任尚书令。荀攸行事周密谨慎,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死于曹操伐吴路上。正始年间追封谥号敬侯。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生于光和二年(公元179年),卒于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马懿初为曹操的文学掾,在征伐张鲁时立有大功。曹丕信任和器重司马懿,封他为河津亭侯,后任丞相长史。曹睿继位时,司马懿出任骠骑大将军,掌重兵镇守西凉,却被蜀国以离间计致使其被罢官。后因魏国屡屡败于蜀国,曹睿只好再次起任司马懿为平西都督。司马懿深通兵法,指挥有度,与蜀国作战期间使诸葛亮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懿镇压公孙渊并升任太尉。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兵变消灭独揽大权的曹爽。
张郃字俊义,河间国鄚(今河北任丘县)人。生年不详,卒年太和五年(公元231年)。东汉末年,张郃应征入韩馥军而讨伐黄巾军,时任军司马。后投袁绍并任校尉,因消灭公孙瓒有功而出任中郎将。官渡之战中,张郃投奔曹操,被任命为偏将军,封都亭侯,后因平定北方立功而升任平狄将军。在破马超、张鲁之后,张郃驻守汉中,任荡寇将军。曹丕继位之后,张郃升任左将军,封都乡侯。张郃通晓应变之术,身为武将却爱护读书人。诸葛亮退守祁山时,张郃与蜀军交战,中箭身亡。谥号壮侯。
钟会字士季,颍川郡长社(今河南长葛)人。生于黄初六年(公元225年),卒于景元五年(公元264年)。魏国太傅钟繇之子。钟会少机敏,博学识,善论辨,精通数般技艺。正始年间,历任秘书郎、尚书、中书侍郎等职,封关内侯。魏高贵乡公甘露二年(公元257年)随司马昭平定诸葛诞叛乱,朝廷欲授予太仆,钟会坚辞不受而领司隶校尉,成为司马昭心腹。景元三年(公元262年)任镇西将军,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与邓艾等人攻打蜀国并占领成都。此后钟会结交蜀将,欲谋反魏,被胡烈之子等人趁其不备杀死,时年四十岁。
张辽字文远,雁门郡马邑县(今山西朔县)人。生于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卒于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张辽本是东汉聂壹之后,为免遭人忌恨而改姓张。张辽初从丁原为从事,张辽受何进令招兵回来之后,何进已败亡,遂归董卓,又归吕布,任骑都尉。吕布被李傕打败,张辽随吕布逃往徐州,出任鲁国国相,时年二十八岁。曹操消灭吕布时收降张辽,授予中郎将,封关内侯,因张辽屡立战功而升任裨将军。曹操征讨张鲁时,张辽驻守合肥大战孙权,威震逍遥津,曹操升任张辽为征东将军。曹丕继位之后升任张辽为前将军,封晋阳侯。张辽死于江都县,谥号刚侯。
邓艾字士载,义阳郡棘阳(今河南信阳)人。生于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卒于景元五年(公元264年)。邓艾初被举为都尉学士,但因口吃仅被任为看守稻田的小吏,并因每遇高山大泽即观测度量、指点如何借地势屯兵扎营而受到时人讥笑。后来因公入朝谒见太尉司马懿,受到赏识而破格录用为尚书郎。当时朝廷欲屯田备战,邓艾经实地考察并著作《济河论》,被司马懿所赞同并全面推行。嘉平元年(公元249年)邓艾因料事精确而与郭淮击溃姜维,升任讨寇将军,封关内侯。后任安西将军,封方城亭侯。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魏军进攻蜀国,邓艾杀死诸葛瞻等人,攻占成都,升任太尉。后为钟会等人诬告谋反而被押解回京。钟会死后,其部下追回囚车,将邓艾迎回成都。后来田续之子等人在绵竹西部杀死邓艾。
曹睿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生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卒于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曹睿是曹丕之子,十五岁封武德侯,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封为齐公,黄初七年(公元226年)立为太子,继位为帝。曹睿在位期间与吴蜀抗衡,但因宗室大臣无栋梁之材,不得不依靠司马氏。并因不体恤民众,留意玩饰而使曹魏政权日趋没落,终被司马氏所篡。曹睿擅长乐府诗,曾经鼓励学术活动。景初三年(公元239年)而卒,年仅三十五岁。谥号明帝。
曹丕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生于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卒于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是曹操之子,后被立为太子。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任丞相、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改年号延康元年,同年称帝,改年号黄初年。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加封孙权为吴王。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去世,时年四十岁。曹丕喜好文章学问,自己曾著作文章百余篇,并让儒学者撰集经传千余篇,名曰《皇览》
蜀汉(蜀国):
赵云,蜀国五虎大将第三位。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原为公孙瓒的部下,后归刘备。刘备被曹军打败于当阳长坂坡,赵云六进六出曹操百万军中,救出了甘夫人与阿斗。刘备东吴招亲,赵云领军护卫,后拦江截救阿斗,一杆长枪,神出鬼没,浑身是胆,一生征战无数,屡建奇功,后拜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公元二二七年随诸葛亮进攻关中,失利于箕谷,退回汉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岁。 后人有诗赞赵云说: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
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
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
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马超,生于公元一七六年,死于公元二二二年,蜀国五虎大将第四位。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人,出身于凉州豪强家庭。东汉末年随父亲马腾起兵打仗,任偏安将军、封都亭侯。父亲马腾被曹操用计杀害后,领兵为父 报仇。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进攻曹操,与许褚大战于潼关,后被曹操用反间计打败,逃回凉州,又被扬阜等杀败,逃往汉中归附张鲁。后投归刘备,攻取成都时立下大功,拜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乡侯。用一杆长枪,有神威将军的美名,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勇有余,谋不足。后病死。
姜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人。父姜炯,天水郡功曹,后死于战场,姜维任参军。公元228年,诸葛亮兵出祁山,夺取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镇守天水的魏将姜维归附蜀汉,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五丈代。从文字上看,古代“羌”、“姜”字形相近,一音之转。《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可证,姜维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干部”之一。 姜维的一生为蜀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归附蜀汉后曾先后四次随诸葛亮出师北伐,立下了许多战功。诸葛亮逝世后,他从容镇定,有条不紊地整顿军马安全撤退。费祎死后,他总揽军权,曾先后多次出兵北伐,决心完成前人未竟事业统一天下。直到刘禅投降,西蜀灭亡后,他还想利用钟会复兴蜀汉,可见出他忠于蜀汉的坚定信念。另外,姜维在继承相贯彻诸葛亮的“和夷”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方面,也作了许多努力,有一定贡献。诸葛亮死后,姜维为凉州刺史。公元247年,汶山(今四川茂汶)变乱,姜维率兵前往平定。随后又出兵陇西、南安、金城一带,大战魏将郭淮、夏侯霸于洮西。这两次出兵,他都注意贯彻诸葛亮生前的“和夷”政策,安抚了少数民族,调整了民族关系,实现了民族团结的愿望。
魏延,蜀国名将。子文长,义阳(今河南省桐柏)人。关羽攻长沙时,魏延杀主献城,后随刘备入川,一路战功不少。任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随诸葛亮平定南蛮,在陈仓力劈曹魏大将王双,迁升为征西大将军,封南郑侯。诸葛亮死后,与长史杨仪争兵权,被诸葛亮生前安排的马岱诛杀。擅用大刀,刀法熟练。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关羽,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陀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五十八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张飞,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巴西大战张飞,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二二一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
刘备,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汉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世人也称他刘先主。
庞统,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外号“凤雏”先生,与诸葛亮齐名。庞统其貌不扬,却胸怀韬略,素有大志,他是东汉末年、三国之初可遇而不可求的怪才。庞统平日和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庶是要好的朋友。庞统和诸葛亮在这些朋友中是出类拔萃的大才。世人称:“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领荆州时,任庞统为耒阳县令,在县官位上不理县事,后经诸葛亮、鲁肃再三推荐,被刘备任为副军师中良将。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与刘备进取川中时,在卉县(今四川省广汉北)落凤坡被刘璋手下名将张任用伏兵乱箭射死,当时只有三十六岁。死后追爵为关内侯。后 《三国演义》的庞统有更多的智谋表现。而史实的庞统则与法正先后为刘备在野战、军事方面的倚重的智囊。陈寿先生比法正为程昱郭嘉,比庞统为荀彧。
马岱,马超堂弟,蜀汉名将。随马超作战多年,归附刘备后作战英勇,随诸葛亮平定南蛮,在七擒孟获时多次立功。诸葛亮见马岱忠勇,临死前授以密计,在魏延造反时一刀诛杀了魏延。
黄忠,蜀国五虎大将最后一位。字汉升,南阳(今河南省南阳)人。最初在刘表属下任中郎将镇守长沙攸县。当曹操南下时,仍忠守长沙。后刘备派关羽攻长沙时,城破被困,降了刘备。刘备平荆南四郡后,随其进取四川,常打先锋,勇冠三军。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取汉中时,黄忠在定军山用计斩曹军大将夏侯渊,大败曹军,被封为征西大将军。使一口大刀,箭法精良,百发百中,年岁虽大,却常不服老。刘备为汉中王后,拜忠为后将军,后赐关内侯。220年,黄忠病逝于营寨中,享年七十五岁。
关兴,关羽的亲生儿子。关羽遇害后,随刘备东征伐吴,英勇杀敌。诸葛亮伐魏时,关兴是主要战将,屡建战功。后杀东吴潘璋,夺回关羽的青龙偃月刀
张苞,张飞之子。为替父报仇,随刘备东征伐吴。用丈八蛇矛,打仗勇猛,武艺高强,与关兴是当时蜀军中的优秀将领。随诸葛亮伐魏时,在战事中不慎趺落山中,头部受伤,不久死去。
关平,冀州关家庄关定的儿子。关羽千里走单骑寻找刘备时收为义子。跟关羽学习武艺,深得关羽刀法,一生伴随关羽。关羽被东吴吕蒙、陆逊用计袭取荆州后败走麦城,关平同往,后与关羽一同被俘,遭孙权杀害。
东吴(吴国):陆逊字伯言。陆逊家族世代为江东大族。陆逊二十一岁时开始在孙权将军府中任职,历任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校尉、定威校尉。陆逊曾经谏议孙权平定山越族的动乱,时拜右都督。东吴攻打关羽时,陆逊设计蒙蔽关羽,并与吕蒙一起消灭关羽,占领南郡,被封为抚边将军,华亭侯。黄武元年(公元222年),陆逊任大都督统兵抵御刘备大军并运用计谋击退刘备。孙权极其信任陆逊,并把印章放在他那里,所有的公文都给陆逊过目并盖章。赤乌七年(公元244年)陆逊出任丞相,翌年去世,谥号昭侯。
周瑜字公瑾,与孙策交好,曾随当时寄身袁术的孙策攻伐江东诸侯,后来孙策派周瑜镇守丹阳。袁术听说周瑜很能干,曾聘周瑜为将军,但是周瑜认为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建安三年,周瑜投奔孙策,任职中郎将。孙策死后,周瑜以中护军之职和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期间力主拒曹并使用若干计谋获得胜利。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史料记载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时人好感。周瑜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甘宁少时英武过人,曾啸聚山林二十余年。后归正途并广学诸子之书,先投刘表,因未受重用而投黄祖。在孙权攻伐黄祖时,甘宁归附东吴,并受到孙权厚待。甘宁在东吴期间,以其勇武而在数次战役中立功,官拜折冲将军。甘宁开朗英武而有计略,轻财敬士,军士们都乐于为其效命。甘宁去世之后,孙权非常痛惜。
孙策是孙坚之长子,孙权之兄。孙坚死后,孙策年十余岁便跟随袁术。因英勇善战和善于用人而受到袁术赏识,并得到其父的部属。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消灭刘繇。袁术称帝之后,孙策写信谴责袁术并与其脱离关系,被曹操封为讨逆将军。袁术死后,刘勋拦截住欲投奔孙策的袁术余部。孙策因此设计奇取庐江,刘勋部将全部投降,孙策趁势统一江东。曹操惊异孙策的能力而不得不安抚孙策。官渡之战期间,孙策想偷袭许昌迎接汉献帝,不料被许贡家客袭击而身负重伤,当夜死亡,年仅二十六岁。孙权继位之后封孙策为长沙桓王。
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随姐夫邓当去打仗,因杀死邓当手下一个瞧不起他的官吏而向袁雄自首。孙策认为吕蒙不寻常并授予别部司马。孙权继位之后,曾打算合并军士。吕蒙暗中借贷以整军容,孙权检阅之后十分高兴并给吕蒙增兵。吕蒙参加讨伐丹阳的战役,因功而受平北都督,兼任广德县令。吕蒙曾经谏议周瑜破除围困甘宁的曹仁,并因功而受偏将军。鲁肃死后,吕蒙接替他并设计偷袭荆州,杀死关羽。吕蒙于四十二岁时死于内殿并嘱咐后人将孙权封赏的财物返还孙权,孙权闻知甚悲。吕蒙少时做事胆大,成年之后勤于学习,是既勇猛又有计略的武将。
鲁肃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早年鲁肃在袁术手下当东城长,后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考虑,又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负责处理荆州事务。赤壁之战时,鲁肃力主抗曹,出使联合刘备,并协助诸葛亮、周瑜说服孙权。鲁肃为人忠厚老实,不忍周瑜陷害诸葛亮,多次协助诸葛亮脱险。赤壁战后,鲁肃在诸葛亮的设计下,成为保人,将荆州“借”予刘备,此后多次讨要不成,处于两难的境地。
黄盖是吴国著名将领,身高约合现今1.67米。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零陵)人。能征善战,有谋有勇,擅长使铁鞭,作战极为勇猛,一生立过无数战功。 黄盖喜好学问,好读书。少时家贫,倚靠卖柴维生,生活困苦,所以更加努力读书,希望出人头地。最初任乡间小官,后被推荐为“孝廉”,追随孙坚打天下;孙坚死后,便追随孙策;孙策死后,便追随孙权。赤壁大战时,建议用火攻,配合周瑜,行使苦肉计,并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立下大功。赤壁大战后不久,黄盖被拜为武锋中郎将。后来,长沙郡益阳遭山贼攻打,孙权加封他为偏将军,前去讨伐。就在这次出征中,黄盖病死。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三国时东吴名将,也是孙氏麾下首席宿将,善使一条铁脊蛇矛,骁勇善战。初从孙坚,为诸侯联盟军中前锋,于汜水关杀死董卓部将胡轸。后孙坚于洛阳皇宫中得国玺,程普述其源流,并劝孙坚收军回江东,观时局以应天命;时为刘表军所袭,两家结怨。不久孙坚跨江击刘表,程普败蔡瑁、杀吕公,表现活跃;然而孙坚亦丧于是役。孙坚死后,程普随孙策、孙权,讨王朗严白虎之流,攻刘繇黄祖之辈,周旋江、淮,咸积功劳。后曹操大军下江南,孙权以程普与周瑜共为左右都督;程普初时甚轻周瑜,后见其才乃服之,更同领军大破曹操。程普又从围魏将曹仁于南郡,与周瑜同掌兵权。后周瑜得病,程普代引军赴合淝为孙权助战,数次保住大军。曹操欲挑起蜀吴战火时,表程普为江夏太守。后程普镇守地方,少有随军征伐。有威姿容貌,好计略,善于应对,其性格好施与,喜敬士大夫。
太史慈(166—207年),字子义,东莱郡黄县(今山东黄县东黄城集)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于赤壁之战前病逝,死时才四十一岁。
韩当,字义公,幽州辽西郡令支县人,与右北平郡人程普都是幽州人。因为长于弓箭、骑术,膂力过人,韩当被孙坚赏识,追随他四处征伐周旋,数次冒险犯难,攻陷敌人、擒拿俘虏。勤奋辛苦有功劳[注引《吴书》『以军旅陪隶,分于英豪,故爵位不加』段待译),成为 别部司马。等到孙策东渡长江,韩当追随讨伐扬州的丹阳郡、吴郡、会稽郡,升迁为 先登校尉 ,孙策授兵二千,马五十匹。再追随孙策征伐扬州庐江郡的太守刘勋,在荆州江夏郡的沙羡县击破黄祖,回师讨平了扬州豫章郡的鄱阳县,兼领乐安县长,山越畏惧心服。
韩当,吴国名将。武艺高强,参加过多次重要战役,屡建战功,熟悉水战,勇猛过人。
荆州通会桥路由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荆州龙会桥、荆州通会桥路由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