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协议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阅读:0 来源: 发表时间:2023-01-19 21:21作者:秋天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路由器选择协议有哪些问题,以及路由协议的选择原则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各种路由选择协议的优缺点

2、路由选择协议——RIP协议

3、路由器的确定要考虑哪些因素

各种路由选择协议的优缺点

根据路由算法对网络变化的适应能力,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静态路由选择策略——即非自适应路由选择,其特点是简单和开销较小,但不能及时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

动态路由选择策略——即自适应路由选择,其特点是能较好地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开销也比较大。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有关路由选择算法的几个基本概念

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

距离向量算法,链路状态算法

路由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外部网关协议EGP,BGP

路由选择算法的几个基本概念

理想的路由算法

算法必须是正确的和完整的。

算法在计算上应简单。

算法应能适应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的变化,这就是说,要有自适应性。

算法应具有稳定性。

算法应是公平的。

算法应是最佳的。

费用或代价

在研究路由选择时,需要给每一条链路指明一定的费用或代价。

这里“代价”并不一定是仅指 “钱”,而是由一个或几个因素综合决定的一种度量(metric),如链路长度、数据率、链路容量、是否要保密、传播时延等,甚至还可以是一天中某一个小时内的通信量、结点的缓存被占用的程度、链路差错率等。

不同的要求下,各种因素的权值可能不同。

因特网采用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

因特网的规模非常大。如果让所有的路由器知道所有的网络应怎样到达,则这种路由表将非常大,处理起来也太花时间。而所有这些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所需的带宽就会使因特网的通信链路饱和。

许多单位不愿意外界了解自己单位网络的布局细节和本部门所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这属于本部门内部的事情),但同时还希望连接到因特网上。

路由协议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路由选择协议——RIP协议

  从本文开始介绍路由选择协议,也就是讨论路由表中的路由是怎么形成的。

本文内容

  从路由算法能否随网络的通信量或拓扑自适应地进行调整变化来划分,可以分为: 静态路由选择策略 和 动态路由选择策略 。

  (1) 静态路由选择策略 :即手工配每一条置路由。

  优点:简单,开销小。

  缺点:只适用小网络,难以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

  (2) 动态路由选择策略 :又叫自适应路由选择。

  优点:能较好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适用于大网络。

  缺点:实现复杂,开销大。

  由于互联网规模非常大,可以把互联网划分为许多较小的 自治系统 (autonomous system),记为 AS 。每个自治系统通常在相同管理控制下的路由器组成,在一个AS中的路由器都全部运行在同样的路由算法。各个AS之间彼此是互联的,因此一个AS中有一个或多个路由器用于不同AS之间的通信,即负责将本AS之外的目的地址转发分组,这些路由器称为 网关路由器 。

  根据上面描述,可以将路由选择协议划分为两个大类: 内部网关协议 和 外部网关协议 。

  (1) 内部网关协议IGP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即在一个自治系统内不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常见的协议有RIP、OSPF协议。

  (2) 外部网关协议EGP (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用于实现不同自治系统之间通信的传递,这样的协议就是EGP协议,目前使用最多的就是BGP的版本4(BGP-4)。

  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也叫 域间路由选择 ,在自治系统之内的路由选择也叫 域内路由选择 。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协议——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分布式的 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最大的优点是简单。

  RIP协议要求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 距离向量 )。RIP协议对距离的定义如下:

  RIP协议是通过 每个路由器要不断的和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 ,从而达到自治系统中所有节点都得到正确的路由信息。

  RIP协议考虑了和哪些路由器交换信息、交换什么信息以及什么时候交换信息这三个问题,RIP协议特点:

  路由器在刚开始工作时,它的路由表是空的,然后路由器就得出到直接相连的几个网络的距离(这些距离为1),接着每个络器也只是和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并更新信息。经过若干次交换后,所有路由器都会知道到达本自治系统汇总任何一个网络的最短距离和下一跳地址。

  对每一个相邻路由器发送过来的RIP报文,会进行一下步骤

  (1) 路由器R1接收到其相邻路由器R2发送过来的报文,先修改此报文的所有项目:把“下一条”字段中的地址都改为R2,并把所有的“距离”字段的值加1 。每个项目都有三个关键字段:到目的网络 N ,距离是 d ,下一跳路由器是 X 。

  (2) 对修改后的RIP报文中的每一项,进行以下步骤:

    1) 若原来的路由表中没有网络N,则把该项目添加到路由表中 。

    2) 如果R1路由表中已经有目的网络N,这时查看下一跳的地址,如果下一跳地址是R2,则把收到的项目替换原路由表中的项目 。

     如果下一跳的地址不是R2,那么如果收到项目中距离小于路由表中的距离,则进行替换,否则什么也不做。

  (3) 若3分钟还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则把此路由器记为不可达的距离,即把距离设置为16 。

  (4) 返回 。

  RIP存在一个问题是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磁信息传送到所有的路由器。这一特点叫做: 好消息传得快,坏消息传得慢。

  如下图所示,在正常的情况下,R1和R2交换信息,其中只画出了达到的网络1的表项。

  如果路由器R1到网1的链路出现了故障,R1无法达到网1,于是路由器R1把到网1的距离改为16(表示网1不可达),因而R1路由表响应的项目变为 “1,16,直接交付”。但是,可能需要经过30s后R1,才能把更新信息发送给R2,,然而R2可能已经先把自己的路由表发送给了R1,其中有到达网1的这一项 “1,2,R1”。

  R1收到R2的更新报文后,会误认为自己无法直接到达网1,但是可经过R2到达网1,于是把收到的路由信息 “1,2,R1” 修改为 “1,3,R2”,表明“我到网1的距离是3,下一跳的R2”。

  同理,R2接收到又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为 “1,4,R1”,以为“我到网1的距离为4,下一跳为R1”....就这样一直更新下去,知道R1和R2到网1的距离为16时,R1和R2才知道网1是不可达的。所以,这就是:好消息传得快,坏消息传得慢的原因

路由器的确定要考虑哪些因素

路由器选择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

1、最佳性:被传输中的数据从当前结点到达目的结点所用时间最短。

2、公平性:使网络中各结点负载均衡,通信流量均匀。对网络资源的使用者同等看待,既允许传输的优先权,又防止拥有优先权的用户独占网络。

3、简单性:路由算法本身不会过多地增加网络的开销,即路由算法应简单、易实现。

4、自适应性:能适应网络的通信量和拓扑状态等的变化。

5、 稳定性:当网络中某个链路或结点发生故障时,不会因网络拓扑的变化而影响报文正常到达目的结点,且变化的路由所增加的延迟不会多。

路由器(Router)是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路由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各种不同档次的产品已成为实现各种骨干网内部连接、骨干网间互联和骨干网与互联网互联互通业务的主力军。路由器分本地路由器和远程路由器,本地路由器是用来连接网络传输介质的,如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远程路由器是用来连接远程传输介质,并要求相应的设备,如电话线要配调制解调器,无线要通过无线接收机、发射机。

路由器选择协议有哪些问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路由协议的选择原则有哪些?、路由器选择协议有哪些问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声明

    删帖请联系zhiyihom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