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县历任县长副县长(莆田县历届县长)

阅读:0 来源: 发表时间:2023-02-14 10:41作者:赖淑珍
    接要: 本篇文章给大家说说莆田县历届县长,以及你可能想了解莆田县历任县长副县长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能有一定的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1、想知道: 莆...

本篇文章给大家说说莆田县历届县长,以及你可能想了解莆田县历任县长副县长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能有一定的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想知道: 莆田市 从国欢镇到忠门镇怎么坐公交

2、莆田市北京商会的商会领导

3、厦门市市长郑立峰

4、仙游县长是谁?

想知道: 莆田市 从国欢镇到忠门镇怎么坐公交

涵江区石庭中心小学座落在著名侨乡——江口镇石庭村。学校创办于1915年,于2003年8月升格为中心小学,下辖9所农村小学,共有学生3539人,教师169人。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办学理念,领导 “务实、求真、 开拓”,教师“爱岗、敬业、奉献”,学生“诚实、好学、活泼”,侨乡的父 老乡亲更是真情倾注,集资兴学,他们形成和谐向上的文化教育群体,齐心协力,将石庭这所“ 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装扮成福厦路畔璀璨的教育明珠。

1、学校现拥有一支知识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拥有教职工数62人。其中,小学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34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区级骨干教师3人。2位已取得本科学历、大专学历老师41位,可称教学队伍实力雄厚,人才济济。

2、学校占地面积13065平方米,建筑面积6016平方米。学校现有小学学生数989人,设有19个班级。幼儿学生234人,设有七个教学班。生均占地面积10.68平方米,建筑面积4.92平方米。

3、拥有一座600平方米的大礼堂,可供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举行文艺联欢会,用以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4、学校有34间符合标准的教室,采光、通风,照明符合要求。

5、学校生活用房1900平方米,师均30.65平方米。

6、学校体育、音乐、美术、电教设施达Ⅱ类标准。

7、图书丰富,现学校图书馆有存书达12500册,生均10.22册,可供学生阅览,补充课外知识。

8、设电脑教室,拥有66台电脑,培养学生现代科学知识的应用。

9、学校有两个近千平方米的水泥操场,一个3200平方米的大操场,一条80米的直跑道,150米的环形跑道供学生田径运动之需。

10、学校音乐室、少先队室、实验室、体育室、电教室一应俱全。学校环境达到“一禁、三化、五无、八有”要求。幼儿园的设备新颖,活动器械齐全。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洁净的学习环境;给教师创造了一个舒畅、安全的工作,生活条件。学校秉承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办学理念,领导“务实、求真、开拓”,教师“爱岗、敬业、奉献”,学生“诚实、好学、活泼”,学校面貌日新月异,永远向前。

地址:涵江区江口镇石东村 邮编:351117

[编辑本段]校规校训

校风:团结 勤奋 博学 务实 向上

教风:师风正 师纪严 师道尊 师学博 师业精 师心慈

[编辑本段]学校荣誉

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学校连续5届评为莆田县文明学校。

1993年黄琼英同学获全国小学生民族器乐“扬琴”比赛三等奖。

1997年10月四(2)中队评委全国文明雏鹰假日小队。刘少晗同学评为全国“手拉手”好少年。

1998年10月学校少先队评为莆田县红旗大队。

1998年12月,新加坡华侨黄锦龙夫妇捐建校门一座(福厦路口)。

2000年7月,林鸣凤老师指导的刘敏同学获全国青少年爱国读书活动“讲公德、守法纪”知识竞赛特等奖,并赴闽参加省教育厅、省少工委组织的夏令营和颁奖大会。

2000年学校被莆田县评为“莆田县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2001年9月因学校教学质量突出被中央莆田县委和人民政府评为“莆田十佳学校”。

2002年4月由于学校成绩优异,被福建省教育厅评为“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

2003年莆田市教育局对全市小学毕业生统一考核,我校本届毕业生成绩名冠涵江。在涵江区对所辖的133所小学共评选出的300名优秀学生中,本校就取得23名。

2003年7月,蔡黎红老师指导的黄琳同学获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走向世界中国”知识竞赛优秀奖。

2004年3月,自升格为中心小学以来,莆田市教育局对全市小学毕业生统一考核,在涵江区评选的300名优秀学生中,本中心小学就取得53名,成绩名扬涵江。

2004年5月学校小学生篮球队获涵江区小学生篮球比赛第一名2004年6月黄玉麒老师指导的吴启航同学写的“公鸡过马路”获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三等奖。

2004年10月被中共莆田市委和莆田市人民政府评为“市文明学校”。

2004年12月被涵江区人民政府评为“涵江区素质教育合格学校”。

2005年1月由郭萍老师执教的《年月日》在涵江区开展小学数学优质课比武中荣获一等奖。由王珊老师执教的《五彩池》在涵江区开展小学语文优质课比武中荣获一等奖。同年6月份,在全市统一命题的毕业班素质教育质量检测中,我校本届毕业班的语、数科的综合成绩名列涵江区农村小学组第二名。

2005年7年,蔡黎红老师指导的罗威臻同学获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奋发有为建小康”知识竞赛二等奖。

2005年12月学校教师篮球队获涵江区教师篮球比赛第二名。

2006年1月学校被涵江区人民政府评为“治安保卫重点单位”。3月份,涵江区综合办、涵江区教育局、涵江区公安局联合评为“涵江区平安校园”、“涵江区学校安全先进单位”。

2006年3月学校被授予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改革重点课题——福建省“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研究”实验基地校。

2006年6月本届毕业班参加全市统一命题的毕业班素质质量检测中,语、数平均分和及格率均列涵江区农村小学组第一名。同月,被莆田市人民政府评为“莆田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优秀学校”。

2006年7月学校幼儿园评为涵江区优质幼儿园。

2007年3月学校评为涵江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先进单位。

2007年4月学校小学生乒乓球队获涵江区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女子第四名、男子第五名。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学校历史悠久,创建于1915年,由黄绍昌先生倡议创办。

黄绍昌先生毕业于福建政法大学及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学法学博士及高等师范硕士。历经福建政法大学教授、福建省实业厅秘书长等职。由于关心家乡教育,深知石庭人口稠密而无一所正式学校,在海外侨胞的支持下乃毅然举家迁回石庭,自任学校校长,校名为莆田县第七区小学学校租用石庭旗杆厝衍庆堂上下厅及上厅左边厢房一间,内埕全部、黄禹友民房五间为校址,并舍自己房舍等为办学之用。黄绍昌为名誉校长(1915、10——1919、01),陈栋候为第一任校长(1915、10——1916、01),陈丹如为第二任校长(1916、02——1919、01)。学制四年,(为初级小学),低中二班为复式教学。四年级为学校最高年级,学生均由私塾转入,全校学生20多人。学校于1915年春成立首届校董会,设常年校董30人(每年年捐大洋20元)、名誉校董为:萨镇冰、黄培松、王兆培、江春霖、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等社会名流担任。其中萨镇冰系辛亥革命时名人,民国时期为海军上将,任海军总司令等要职。担任石庭小学董事可称马首是瞻,威望卓著。

1919年2月至1925年1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第七区石庭小学,校址照旧。黄绍昌为名誉校长(1919、02——1925、01)。学制六年(完全小学),一、二年级为单式教学(两班),中高年级为复式教学(两班)。学生数80多人。学校校董会有常年校董30人(每人年捐大洋20元),名誉校董: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

1925年2月至1934年1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第七区私立石庭小学,原有校址扩大。借用衍庆堂下厅左右前厢房两间,天云亭扩大租用右厢房一间,另租用黄绍昌私房之大厅、福堂及左右厢房,并在石庭黄氏宗祠增设分校。校长为黄绍昌,分校主任为虞番茹(1925、02——1930、01)。学制六年,一至四年级各一班,高小复式班一班。分校初小一年级一班,学校校董会于1925年2月扩大,常年校董37人(每人年捐大洋20元)。名誉校董为: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黄玉树、林兆燕、宋敏增。

1934年2月至1942年 7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第七区江口镇私立绍昌小学。校址照旧,黄氏宗祠分校停办,学校并入总校,但另在田滕松竹梅祠堂开办幼稚园(一班)。学校校董会推选黄篱秋为首任校长(1934、02——1934、07),黄璇为第二任校长(1934、08——1942、07),学校校董会有校董56人(每人年捐大米三百斤),名誉校董为;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黄玉树、曾傅云、林兆燕、宋敏增。

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江口镇石东石中联立国民学校。校址照旧,小学学制六年。田滕松竹梅祠堂幼稚园撤消。(幼稚园二个班级设在总校)。校长为黄璇(1942、07——1943、01)。学校董事会有常年校董76人,名誉校董为: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梁济川、黄祖汉、林兆燕、曾傅玉、黄景文。

1943年2月至1945年1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江口镇西南中心国民学校。校址照旧。校长黄璇。小学学制六年。学校开设幼稚园二个班级。学校校董会有常年校董76人。名誉校董为 :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梁济川、黄祖汉、黄兆燕、曾傅玉、黄景文、宋增敬。

1945年2月至1950年3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江口镇第二中心国民小学。校址照旧。校长黄璇。小学学制六年。学校开设幼稚园二个班级。学校校董会有常年校董76人。名誉校董为 :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黄祖汉、黄玉树、林兆燕、曾傅玉、黄景文、宋增敬。

纵观历史,石庭小学在1915年至1950年期间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简易到扩大,逐步拓展,迈步向前,黄绍昌、黄璇父子首创颙功。令人有口皆碑,赞之不绝。

绍昌先生英年早逝(详情见黄春元先生撰写的《怀念母校》全文中。俚人痛念绍昌先生半生心血艰难创学的功绩,经校董会开会决议改校名为石庭绍昌小学资以纪念。

绍昌殁后,子承父志,黄璇接任校长。黄璇先生毕业于福建省立师范,年青有为,管理有方,治学严谨。他注重寓教于乐,经常为学生举办文体活动,远足爬山;也时与其他学校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或举行测试时事比赛。他注重道德品质教育、亲绘壁画,在学校多处悬挂。抗战期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四十年代初期抗战紧要关头,他亲自演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他崇尚“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四维八德教育。

黄璇任校长后,身体力行,拆旧更新,自行动手,十分刻苦,厉行节约逐步扩展教室。学校因此从原无标准的校舍逐步形成一所初具规模,在江口镇颇具名气的中心小学校。

据黄文兰先生、黄春元先生回忆,学校30年校庆圣殿约在1945年8月上旬举行,张灯结彩,学校装点得一派喜气洋洋。巨幅横幅标语高悬“庆祝绍昌中心小学三十周年校庆及庆祝抗战胜利”。歌舞升平,十音八乐响彻四方,文艺节目丰富多彩,盛况空前。

“雄鸡一唱天下白”。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萧萧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人民政府接管了绍昌小学,学校更名为石庭小学。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石庭父老乡亲和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从此走上不断发展壮大的康庄大道。

1951年春,建新校前,因“绍昌小学”校舍不足,未能适应办学之需,1954年前俚人已酝酿建造新校事宜,经多方协商,确定在原址——“石庭绍昌小学”翻建新校舍——即现在涵江区石庭中心小学。建校时由石庭黄氏组建董事会,成员90名,常务董事16人。主席:黄文达(毛小丛),副主席黄文松(九尾)下设委员。接收海内外华侨俚人,黄氏家族的捐款,芳名立碑纪念。

1956年春,校长方燕荣,教导陈炳宗上书给毛主席请求提写校名。因毛主席国事繁忙,无暇提写,后由莆田军分区参谋长书写“莆田县石庭小学”校名,一直保存于今。

1956年秋,新校落成后,胡金凤为首任校长,时有学生600余人,因学校为完全小学,办学条件好,质量高,学生慕名而来,趋之若鹜。所以,每年都要举行高小招生入学考试。也因此,石庭小学也有中低年级的单班编制变成高小的多班学校。石庭小学的学生遍布江口镇半壁疆土。小学毕业报考初中,升学上线率达97%以上。

1956年,为了解决乡亲子女上初中难的问题,在校内又设“文化班”是属于民办自费办初中之形式。

1958年大跃进时,石庭设管理区,学校升级为“莆田县石庭中心小学”管辖19个基层校,包括江口片的五星小学。从石庭比江口早些时间设学区看,当时石庭文化比江口发达了。后来再派副校长温新江、方联荣、林春新三人从事学校领导班子。

1959年中央落实“华侨政策”石庭华侨办学有功,董事会主席黄文达应邀赴京参加十周年国庆观礼。

1959年后,石庭文化班改为“莆田石庭农业中学”

1960——1961年国家暂时困难时期,全校师生(包括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开荒种植活动。建立农业基地——南坡山,搞小副业,增加收入,共度难关。但又不耽误学习文化课,可以说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当时造就一大批乡里杰出人才。

1962年莆田县教育局正式批准把原“莆田石庭农业中学”改为“莆田石庭华侨中学”任命吴鸿生为石庭华侨中学校长。陈国祯任副校长、陈庆瑞为教导主任,黄清和人总务主任,李天宝任团支部书记。小学部不变,桥中使用“石庭小学”一半地方,小学又一次开始借用附近民房办学了。

1963年——1964年学校文化体育生活丰富,教师“篮球对”“十音队”经常外出参加比赛演出。“十音队”在江口地区首屈一指,64年石庭教工的器乐合奏,“苦尽甜来”参加县职工文艺汇演荣获特等奖。

1966年,“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精”文化革命浩劫,十年非常风雨,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一度停课,学生散流社会,教学荒废,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厥如,造成十年荒芜,令人嗟叹。

1968年把“莆田县石庭小学”改为“莆田县五七学校”,是非颠倒,学校一片荒凉“四人帮”祸国殃民,践踏文化,可见一斑。

至文革结束,使拨乱反正又恢复原校名。

1969年学校实行准军事化训练,那时学生无心读书。

1970年——1976年,学校几乎成半瘫痪状态,教师无心教学,学生无心学业。

1976年,打倒“四人帮”全校欢欣鼓舞。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学校教学,学生学习,正式走上正轨,社会青年又登校拜访老师,拾回文革期间遗落,荒废的文化知识。从此,石庭小学繁荣又振作了,又恢复了昔日的雄风。

1978年,胡金凤官复原职,主持石庭小学校长工作。正值全国恢复高考,中考的底二年,在江口镇党委的主持下,于江口马埕旧电影院举办补习班。石庭小学派林金标(番茹根)、陈庆瑞等教师义务为广大青年授课,时达数年之久。为将口地区培养大批大、中专人才。说到石庭小学业余免费为社会服务已有几十年光荣历史,早在新校建成后,胡金凤担任首任校长时,石庭小学积极协助业余教育,开展石庭片“扫盲”活动,提高全民素质。各生产队都有夜校,学生是农民。教师分配到生产队,负责夜校的组织和辅导,培训夜校教师,帮助夜校教师备课。

58年,在校内还办了夜校,由大队扫盲积极分子黄承祖、黄金富负责,学校指定黄玉祥老师专人协助。

1979年,胡金凤校长退休,陈天顺主持学校工作。

1980年——1981年,莆田县恢复小学毕业生初招统一考试,石庭又重鼓文革前积极拼搏的风格,教师忙着搜集复习材料,印发复习提纲,毕业班学生晚自修,上夜课,千方百计提高毕业班的学习质量。每年初招都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学生,送入省重点中学莆一中、二中就读。

1980年乘改革开放的春风,教师努力拼搏,教育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生源越来越多,校舍拥挤为破于眉睫的问题,急待解决。1982年学校领导陈天顺、彭书锦等石庭宫董事会吁请海外侨胞筹资扩建学校教学楼,在爱国侨胞黄日昌、黄文华、黄文理、黄吓兴等海外侨胞的大力提携下,共筹集资金新币21.42万元.。1983年将大礼堂七间一层土木结构的教师及后操场两间石板教师拆涂,翻建成一座十四间教室的教学楼,用于初中部教学,小学仍租用棋花厝部分民房作为教室

1985年方中沛任校长,彭书锦任副校长,曾昭和、黄文书任教导。新领导班子为解决学校校舍紧张状态,决心继续打好侨牌,成立莆田县石庭学校国内董事会。正董事长暂缺,副董事长黄庆隆先生、孙忠孝先生、黄玉珠女士;常务董事黄庆隆、孙忠孝、黄玉珠、黄金寿、黄吓辉、黄吓松、黄文荣、方金荣、黄瑞麟等位先生担任;会计方金荣;出纳黄克亮。他们肩负对下一代教育发展的使命,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校领导与董事会不辞辛劳,拜访了一个个归侨。一片诚心,金石为开。打动了爱国爱乡的侨领黄文兰、黄文理、黄文华的心,海外华侨也专门为建校成立了“海外建委会”,以便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工作。海外建委会由印尼侨领黄文兰、黄文通、黄春元、黄文华、黄文衡、黄清云诸位先生;暨新加坡侨领黄文理、黄日昌、黄金华、黄克祥先生等组成。随着各方面工作的有序展开,国内也成立了监建组,由黄庆隆、黄玉珠、孙忠孝、黄瑞麟、曾昭和、黄克亮、方中沛、彭书锦、方金荣、李国珍诸先生组建。

1986年,在石庭牌兜脚下奠基兴工建造石庭侨中教学楼。

1987年,何远芳调入石庭小学任副校长。

1988年,石庭华侨中学教学楼竣工。

1989年,石庭华侨中学从原来拥挤的小学中搬迁到新楼。

1990年,何远芳调离,黄玉和任副校长。

1991年,方中沛校长荣休,黄玉和接任校长,李瑞芳任副校长兼江口学区会计;林光明主持学校德育处工作;李敏林、黄锦云主持学校教务处工作;黄绳涛主持学校总务处工作。

同月,“石西后埕村华侨为解决本地子女就学方便,筹资在后埕村新建了一座教学楼,后埕分校独立,正式命名为“江口后埕小学”

1992年,鉴于建设了近五十年的石庭小学教学楼教室已破烂不堪,学校领导会同石东、石西两村两委积极做好侨务工作,在爱国侨领黄文理、黄文华的大力支持下,筹资使万元,重建了二十间教室,便学生在宽敞明亮安全的教室内专心学习。

1992年,石西桥头外村华侨黄文兰、黄文华,惠及家乡子弟上学要横跨福夏公路,存在安全隐患,筹资将本村原生产队队址改建教学楼。

1993年9月,桥头外初级小学正式成立。

1993年香港同胞黄克绪先生,看到学校操场泥泞不堪,独资捐赠港币三万六仟元,修建了一块1000多平方米的水泥篮球场。

1993年9月后埕小学、西刘小学高小并入学校。1998年8月两校高小撤回原校。

1998年,侨胞黄锦龙先生感到以前驱车经福夏路时,一片原野,石庭小学红砖楼房远眺可见雄姿,而今两旁店铺林立,石庭小学已依稀难见,为海外归来游子能准确到达母校;乃费资十万余元,于公路旁建造牌楼一座,书“莆田县石庭小学”以资记认。

1992—1994年间,华侨黄文通、黄金瑞、黄锦文、黄玉添、黄志萍、黄富文、香港黄克绪、陈瑞凤、石西鸳鸯厝华侨基金会均踊跃献资为学校学生添置桌椅、教师办公桌,添置会议室桌椅,管乐队、礼堂音响设备,铺设石板路及浇灌幼儿操场均不遗余力。

1995年鸳鸯厝华侨为了家乡子女就学方便,集资建设了一座完整的小学,正式恢复为“陶青小学”。

1996年9月,鸳鸯厝子女返回“陶青小学”就学,减轻了石庭小学校舍不足的压力。

1998年,修建已五十多年的学校大礼堂,被白蚁蛀蚀严重,不堪重负。办公室所在的大楼前倾严重,办公大厅4根大梁裂痕明显,屋顶水泥瓦片年久变质松散,渗雨漏水,校舍已成危房。学校领导、石东村、石西村两委、学校华侨董事会十分重视,成立了石庭小学修建委员会(国内理事组)。由黄庆隆先生任理事长,陈瑞凤女士任副理事长,黄文同、黄崇书、黄中贵、黄玉水、黄德章、黄瑞麟、黄玉和、黄绳涛、黄玉明等诸位理事,并向海外发出了倡议书。董事长黄日昌先生得悉这一情况后,亲临学校视察,指示学校修缮要保持原貌,不宜更改。同时要求国内,充分发动群众力量。不管是一元还是一万元都是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支持。并冀望国内最少要有三百户人参与捐资,修缮的不足之数由海外侨胞负责。这一倡议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踊跃响应。爱国侨领黄日昌、黄鼎荣、黄春元、黄文通、黄文兰、澳门黄春水、香港黄赛峰、黄玉祥,国内黄庆隆、陈瑞凤等社会各界人事及石庭父老乡亲同心协力共集资69.11万元。

1999年学校修缮工作正式开始。教学楼、礼堂、大门、围墙、厕所均整修一新,再焕光彩,重振雄姿。

2000年2月12日(正月初八),学校隆重举行大礼堂、教学楼、校门重修竣工剪彩庆典。鞭炮齐鸣,鼓乐喧天。海外侨胞黄日昌董事长,黄文兰伉俪,黄春元伉俪,黄文华先生等均专程联袂返校参加盛会。莆田县政要:林文扬书记、卓金贤副书记、梁国镇副县长、陈文富人大主任、余文锦政协主席、教育局长程辉煌、江口镇党委书记王金炼、镇长邹荔平均莅临参加。校修建委员会理事长黄庆隆先生、陈瑞凤女士及所有捐资者应邀出席庆典。

会议由江口镇邹荔平镇长主持,黄玉和校长代表学校汇报修建工作情况,黄日昌董事长代表海外侨胞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卓金贤县委副书记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海外侨胞,各界人士的热心助学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学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县、镇领导对捐资一万元以上的优秀者颁发了荣誉证书。爱国侨领,著名企业家,县、镇领导为学校重修竣工剪彩并向所有捐资者颁发了纪念品。会后,江口镇政府设宴招待爱国侨领及著名企业家等热心助学人士。

2001年9月,莆田江口桥头外初级小学并为学校教学点,2002年9月“桥头外教学点”撤并入学校。

2002年5月莆田市行政区域重新规划,江口镇隶属涵江区。校名更为“涵江区江口石庭小学”。由黄玉和继任校长,陈国徽、黄文和任教导。

2003年9月,涵江区教育局将石庭小学从江口学区中分割出来,升格为中心小学,原校名“涵江区江口石庭小学”更改为“涵江区石庭中心小学”。新一届中心小学的学校领导班子到任:张君超任校长,李向华任书记,黄玉和(分管石庭中心小学)和吴元华任副校长,董国雄任副书记,林义良任工会主席,黄玉麒任工会副主席,陈伟业任教导主任,陈国徽和黄文和任副主任。下辖后埕小学、陶青小学、西刘小学、赤港小学、东楼小学、丰山小学、厚峰小学、刘庄小学、梁厝小学等9所农村小学,共有学生3539人,教师169人。同时学校也进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

2005年9月,学校将后埕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撤并入石庭中心小学。教职工多达64人。12月张校长和李书记调离,由黄玉和副校长升任为校长,吴元华副校长升任书记。

2006年9月学校领导班子换届,黄玉和继任校长,吴书记调离由林国祥接任书记,董国雄和林光明任副校长,其他学校行政人员不变。学校将厚峰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撤并入石庭中心小学。学校学生数增至998人,设有教学班二十个;幼儿学生数341人,幼儿设有教学班十个。

2007年3月董副校长调离,陈伟业升任为副校长。

校 名 变 更 历 届 校 长 变 更

莆田县第七区第二小学 陈栋侯(1915.10-1916.1)

陈丹如(1916.2-1919.1)

莆田县第七区石庭小学 方锡连(1919.2-1921.1)

郭玑庭(1921.2-1925.1)

莆田县第七区私立石庭小学 黄绍昌(1925.2-1934.1)

莆田县第七区私立绍昌小学 黄篱秋(1934.2-1934.7)

莆田县江口第二中心国民学校 黄 璇(1934.8-1950.1)

莆田县石庭小学 翁鑫柏(1950.2-1950.3)

林金康(1950.4-1950.8)

俞国琳(1950.9-1951.2)

肖庆琳(1951.3-1952.2)

方永恳(1952.3-1954.8)

方燕荣(1954.9-1956.8)

莆田县石庭中心小学 胡金凤(1956.9-1968.10)

莆田县石庭五七学校 林春新(1967.8-1968.9)

黄元斌(1968.9-1971.7)

黄中贵(1968.9-1971.7)

方联荣(1974.9-1977.2)

陈天顺(1977.3-1978.7)

胡金凤(1978.8-1979.11)

莆田县江口石庭小学 陈天顺(1979.12-1983.1)

黄文晋(1980.9-1983.8)

彭书锦(1983.9-1985.2)

方中沛(1985.3-1991.8)

黄玉和(1991.9-2002.4)

涵江区江口石庭小学 黄玉和(2002.5-2003.8)

涵江区石庭中心小学 张君超(2003.9-2005.12)

黄玉和(2006.1至今)

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

莆田县历任县长副县长(莆田县历届县长)

莆田市北京商会的商会领导

林建华中共莆田市仙游县委书记林桦莆田市仙游县人民政府县长陈国林中共莆田市荔城区委书记胡国防莆田市荔城区人民政府区长郑春洪中共莆田市城厢区委书记沈金水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政府区长阮开森中共莆田市涵江区委书记陈志强中共莆田市秀屿区委书记王玉明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政府区长钱奕新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林金波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进南京银行北京分行行长黄文灶北京大学教授、莆田市开发湄洲湾协会北京委员会理事长陈金象北京大学教授赵秀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国际仲裁研究所所长林瑞雄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志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仲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厦门市市长郑立峰

刘可清当选福建省厦门市市长[图/简历]

来源:中国新闻社

福建厦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2月24日选举刘可清为市长。

刘可清同志简历:

刘可清,男,汉族,福建周宁人,1955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

1973年3月参加工作。

1993年9月起任莆田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县长。

1996年8月起任莆田县委书记(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参加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1998年9月起任莆田市市长助理。

1999年1月起任莆田市副市长(期间:2000年5月至11月在民政部挂职任办公厅副主任)。

2000年12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党组成员(期间:2001年5月至7月在国家行政学院国土资源厅长培训班学习)。

2003年8月1日福建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任命刘可清为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厅长。

2005年5月21日,中共福建省委决定,刘可清任中共漳州市委第一副书记(正厅级),主持漳州市委全面工作。

2005年7月任中共漳州市委书记。

2011年2月任厦门市委副书记,厦门市人民政府市长。

仙游县长是谁?

吴海端当选仙游县人民政府县长。

仙游县(古属兴化府仙游县),隶属福建省莆田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中部,湄洲湾南北岸结合部,木兰溪中、上游,位于东经118°27'-118°56',北纬25°11'-25°43'之间,县境东接莆田市区,西接永春、德化,南连泉州市泉港区、惠安县、南安市,北介永泰,东南濒临湄洲湾,挨天然良港秀屿港,接肖厝港。

县域东西宽49千米,南北长63.4千米,海岸线长5千米(全县唯一靠海的镇为枫亭镇),区域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约28000公顷,山地约133263公顷,林地约12861公顷[38]。从县城至福州交通里程152千米,至莆田市区42千米,至泉州85千米,至厦门192千米。[1]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仙游县常住人口905068人。

以上就是莆田县历届县长和莆田县历任县长副县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声明

删帖请联系zhiyihom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