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凸眼病怎么办(鹦鹉鱼凸眼病传染吗)

阅读:0 来源: 发表时间:2022-12-19 11:33作者:秋天
    接要: 下面和各位分享鹦鹉鱼凸眼病传染吗的知识和文章,同时也会对鹦鹉鱼凸眼病怎么办进行收集相关的内容,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

下面和各位分享鹦鹉鱼凸眼病传染吗的知识和文章,同时也会对鹦鹉鱼凸眼病怎么办进行收集相关的内容,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血鹦鹉鱼眼球凸出怎么治,会不会传染?

2、鹦鹉鱼眼睛凸出来是怎么回事

3、鹦鹉鱼凸眼病传染吗,能自愈吗

4、鹦鹉鱼有一条两只眼睛都鼓起来了,会不会传染给别的鱼

5、鹦鹉鱼凸眼能自愈吗你好?

6、鹦鹉鱼有一条两只眼睛都鼓起来了,会不会传染给别的鱼?

血鹦鹉鱼眼球凸出怎么治,会不会传染?

眼球出血症

鱼的眼球突出及出血。以斗鱼与神仙鱼患病最多。

治疗方法用5%的食盐水浸泡鱼体,并换3/1水。家有杀菌水吗? 没有买一瓶吧!以后也用的上。

我也是新手不太确定是否传染,家里要是有小缸最好还是隔离治疗。

发现鱼有食欲不振、游动无神、体色失常、身上长有白膜等异常情况时,都是患病的先兆。要把患病嫌疑的鱼单独放在一个缸里进行隔离,防止疾病蔓延。此时要注意几点:捞鱼动作要轻。隔离时,务必使用原有的水。只放置换气装置与保温器。应该使病鱼接受少量日光照射,水质清洁。若病鱼还能吃食,可以投喂少量,以增强病鱼的体质,使病鱼早日恢复健康。

鹦鹉鱼眼睛凸出来是怎么回事

鹦鹉鱼眼睛凸出来有—层白膜是蒙眼玻,蒙眼病有四种原因引起,最常见的是细菌引起。下面我整理了鹦鹉鱼眼睛凸出来的原因,一起来看看吧。

鹦鹉鱼眼睛凸出来的原因

鹦鹉鱼眼睛凸出来是患了凸眼病,其原因是水质问题,有些鱼友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给鱼按时换水或是鱼缸过滤不给力,从而造成水质老化引发细菌感染,还有一个原因是不能按时清理缸里的垃圾残渣,污浊的水中各种有害细菌滋生严重,在这样的水中生长,即使身强体壮的鹦鹉鱼也会被有害细菌入侵患上各种疾病。

鹦鹉鱼眼睛凸出来的症状

凸眼病是鹦鹉鱼常见的疾病之一,患病鹦鹉鱼眼睛突出,好像金鱼的眼睛且眼眶边缘成白色,有的是双眼都突出,而有的则是单眼。同时,突眼病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有时候一夜之间就会肿很大,还会出现不吃食、活动缓慢的情况。虽然凸眼病的发病率较低,但治疗困难,死亡率较高。

鹦鹉鱼眼睛凸出来的解决方法

1、患病初期除改善水质外,可在水中放入浓度为千分之五左右的食盐并加温至30以上,三天的会有明显的好转,然后再逐渐换水,两周内将水全部换去,重新调整水质并增加营养

2、患病严重时必须投药治疗,可以用水溶性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金霉素等,每升水放1~2万单位抗生素,同时将水温升高2~3度,也可以选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泼洒或浸洗。

3、严重到眼圈处也开始腐烂时每天往缸里放2粒氟哌酸,放药的时候把过滤材料中的活性碳取出,晚上再用事先化开的1粒浮氟哌酸涂在眼,30秒后把鱼再放回水里,十几天左右可治愈。

鹦鹉鱼常见病防治

1、白点病

【发病症状】白点病为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鹦鹉鱼感染白点病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就会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防治方法】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或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2、腐烂病

【发病症状】腐烂病为细菌性传染病,鹦鹉鱼感染出血性腐烂病时鱼体出现出血点,各鳍由鲜红充血变成苍白而烂掉,腮丝也由红变白,部分烂掉,一般发病急,蔓延快,2-3天就会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停食4-5天,把箱内的水草拔出用清水冲净并用美蓝消毒15-30分钟,全箱投抗生素药物青霉素,一般4-5天可控制治愈。

3、轮虫病

【发病症状】轮虫病为传染性原虫病,发生时轮虫在箱内聚成云雾状,鱼浮在水面,在鱼身上、鳃内到处寄生。色体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病鱼如不及时治疗,也会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轮虫病传染途径多为喂水蚤时带进虫体,所以新鱼虫要清洗多遍才能喂鱼,否则易得此病,发病时最好的方法是把全箱的水倒掉,把鱼移入新箱,再投些药,治疗的特效药是硫酸铜,投放要注意水箱内不要有水草。

4、黑斑病

【发病症状】鹦鹉鱼发生黑斑病时鱼体长出黑斑点,呈灰白色,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同时病鱼食欲减退,最后死亡。

【防治方法】放养新鱼的水族箱里可投放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的发生、投放活饵料时注意清洁消毒,水质保持清洁以隔绝水霉菌的生长,一般可以防止此病的发生。

5、肤霉病

【发病症状】肤霉病又称水霉病、白毛病,为观赏鱼最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捞捕、运输观赏鱼时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棉絮状菌丝。受感染的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从而失去鱼体应有的光泽,随后活动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鱼体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等方法抑制水霉的生长。在水族箱顶端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也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滋生。

6、水霉病

【发病症状】水霉病为霉菌性传染病,病原体为各种水霉菌,主要通过水蚤、病鱼传染,虽有传染性,但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但病程长,不容易根治,在鱼外伤外长出白长毛或白毛缠身。

【防治方法】没有特效药,以预防为主,注意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鱼体健壮,通风多晒太阳,增加紫外线照射,以及流动的水是最好的预防措施,传染的病雨可以捞出,把外伤处的白毛用镊子取下,在患处涂些呋喃西林干粉,有一定疗效。

7、疖疮病

【发病症状】疖疮病为细菌性传染病,鹦鹉鱼发生疖疮病时鱼体从肌肉层长出硬泡,有时能流出大量脓血。

【防治方法】待泡熟后开刀排脓,再用呋喃西林水冲洗干净,涂呋喃西林干粉或抗生素粉剂均可收到较佳效果,严重的要立即淘汰,大型鱼可肌肉注射青霉素(4-8万单位)或用药液冲洗疮面。

8、烂鳃病

【发病症状】烂鳃病为细菌性传染病,发生时腮丝由鲜红变成苍白,由外缘开始靡烂、脱落,腮盖骨内充血,中心骨坏死脱落,腮丝之间粘膜增多,呼吸困难,轻者浮水面,重者沉箱底很快死亡。

【防治方法】个别鱼得病捞出淘汰,如普遍患病,全池洒药,停食4-5天,亦可撒呋喃西林粉剂,浓度为1-2ppm。

鹦鹉鱼怎么养最好

1、空间:就拿80*40*50的缸来说吧,可以养12到15条。

2、水温:水温控制在21-35℃之间,以25-30℃最好,鹦鹉鱼比较喜欢新水,每天应该尽可能换1/5的新水。如果水质弱酸性而清爽,就不要经常换水。由于遗传基因的因素,鹦鹉鱼的呼吸系统是不够完备的,其功效也只有其他鱼类的一半,所以鹦鹉需要水族箱中的溶解氧要高很多。

3、光照:所谓充足的光照可千万别误会了,一天有3到4个小时的光照就已经是充足的光照了,光照过多水会很容易变绿,变浑,而且鹦鹉鱼的颜色会变白。

4、喂食:鹦鹉鱼性情温和,食量很大,杂食性,红虫、丰年虾、面包虫、小鱼、水蚤、蚯蚓、颗粒等相当多的饲料都可以喂给。每天可以喂两到三次,一次3分钟内吃完,吃不完的及时捞出,否折会影响水质的。为保证体色的鲜艳,应该经常投喂“宝增红”之类的饲料。鱼饲料最好买些大厂的,质量好些,不容易污染水质。

5、换水:鹦鹉鱼怎么养要注意换水,夏天三到五天换掉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水,冬天可以适当延长些,一周换一次就行了。水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的是,水里含有对鱼有害的氯气,所以,换进去的水一定要静置2两天以上,能够让太阳暴晒更好,这样的水才是安全的,才能使用,还有就是,换水时,新水和老水的水温要一致,温差不能超过2℃。

6、水温:鹦鹉鱼是热带鱼,鹦鹉鱼怎么养一定要注意适合它生长的温度,所以冷天必须用恒温棒给水加温,通常冷天一直把水温保持在22-24℃左右就行了,太高了耗电,太低了对鱼不好。

7、环境:尽量给鹦鹉鱼营造出一种深色调的环境,比如背景纸尽量选深色的,如果是裸缸,就在鱼缸下面垫一层红色或是深色的东西,报纸也行塑料袋也行,如果想铺点沙底,最好选火山岩,这样可以促进鹦鹉鱼的颜色变红。

猜你喜欢:

1. 如何饲养热带鱼鹦鹉

2. 财神鱼怎么养

3. 热带小鱼怎么养

4. 如何简单养鱼

5. 财神鱼应该怎么养

鹦鹉鱼凸眼病传染吗,能自愈吗

鹦鹉鱼的凸眼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一般来说是由于水质太差导致的。若是发现了得病的鹦鹉鱼但不及时治疗的话,让病菌继续在水中滋生,就可能会影响其它的鹦鹉鱼,导致出现多条患病的鱼。所以,在发现症状之后,需要及时根据症状的轻重来给它们进行治疗,必要的话还需要将患病的鱼捞出来单独治疗。 一、鹦鹉鱼凸眼病传染吗

平时养殖鹦鹉鱼的时候难免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使得它们生病。其中,“凸眼病”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一般来说,这种病是由于水质很差,导致水中滋生了大量的病菌之后,才使鹦鹉鱼发病的。具体来说,若是很长时间没有换水,鱼缸中没有好的过滤设备,或者鱼缸中有食物残留,可能会导致这种疾病。若是不及时处理,导致鱼缸中的病菌继续滋生的话,也有可能会导致其它的鹦鹉鱼生病,出现多条病鱼。

二、鹦鹉鱼凸眼病能自愈吗

“凸眼病”的症状有轻有重,不过若不及时处理,导致症状加重的话,有可能导致鹦鹉鱼死亡。所以,最好不要等鹦鹉鱼自愈,而是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若是症状不太严重,可以通过换水、加入盐来杀菌消毒、适当升高温度并且提供供氧量来治疗。

若是症状加重的话,那么只加盐就不够了,需要用专门的药物,比如一些抗生素类药物,青霉素、金霉素等都是可以的。要是再严重的话,就需要用氟哌酸来治疗。所以,为了让症状不至于加重,尽量要及时治疗。要是鱼缸中某条鱼的症状非常严重,那么就得将它们捞出来,然后单独隔离治疗了。

鹦鹉鱼有一条两只眼睛都鼓起来了,会不会传染给别的鱼

鱼“突眼”了

突眼是水质问题引起的鱼儿眼部组织感染发炎,因为打架、蹭缸等原因造成外部损伤的鱼发病率比较高。

突眼属于个体发病,不会造成传染。

但是治疗方面推荐小缸药浴,主要考虑到小缸因为水体不大,药量也下的少,这样更容易精确药量,也能适当减轻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病鱼状态不佳,隔离可避免受到其它鱼的攻击和互相剐蹭,避免二次伤害,巩固治疗效果。

治疗方法:病鱼隔离,水温32度,黄粉按照100:1的比例使用(一般的黄粉都是袋装5克的,严格按照比例使用不太实际,肉眼观察的话,水色微黄即可),24小时候换水一半,补入同等药量。

如果手边没有黄粉的话,也可以用甲硝唑、青霉素代替。

鹦鹉鱼凸眼能自愈吗你好?

一、鹦鹉鱼凸眼病传染吗

平时养殖鹦鹉鱼的时候难免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使得它们生病。其中,“凸眼病”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一般来说,这种病是由于水质很差,导致水中滋生了大量的病菌之后,才使鹦鹉鱼发病的。具体来说,若是很长时间没有换水,鱼缸中没有好的过滤设备,或者鱼缸中有食物残留,可能会导致这种疾病。若是不及时处理,导致鱼缸中的病菌继续滋生的话,也有可能会导致其它的鹦鹉鱼生病,出现多条病鱼。

二、鹦鹉鱼凸眼病能自愈吗

“凸眼病”的症状有轻有重,不过若不及时处理,导致症状加重的话,有可能导致鹦鹉鱼死亡。所以,最好不要等鹦鹉鱼自愈,而是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若是症状不太严重,可以通过换水、加入盐来杀菌消毒、适当升高温度并且提供供氧量来治疗。

若是症状加重的话,那么只加盐就不够了,需要用专门的药物,比如一些抗生素类药物,青霉素、金霉素等都是可以的。要是再严重的话,就需要用氟哌酸来治疗。所以,为了让症状不至于加重,尽量要及时治疗。要是鱼缸中某条鱼的症状非常严重,那么就得将它们捞出来,然后单独隔离治疗了。

鹦鹉鱼有一条两只眼睛都鼓起来了,会不会传染给别的鱼?

这是凸眼病。鹦鹉鱼凸眼病有这些症状:大家会发现鹦鹉鱼眼睛突出,好像金鱼的眼睛,而且眼眶边缘成白色。有的是双眼都突出,有的则是单眼。突眼病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有时候一夜之间就会肿很大。而且还会出现不吃食、活动缓慢的情况

造成鹦鹉鱼凸眼病的主要原因是水质问题。不按时换水,或是鱼缸过滤不给力,从而造成水质老化引发细菌感染。不能按时清理缸里的垃圾残渣,污浊的水中各种有害细菌滋生严重,在这样的水中生长,即使身强体壮的鹦鹉鱼也会被有害细菌入侵患上各种疾病。

病情比较轻微时换水去三分之一或是四分之一的水,下半包大盐,温度生至30度,大氧伺候。病情严重,那么就应该下药了,下黄粉5克左右,能有效治疗鹦鹉鱼凸眼病的问题。前三天不要换水,第四天后来时换水病重复上面步奏,在六七天后就能痊愈。

鹦鹉鱼凸眼病怎么办(鹦鹉鱼凸眼病传染吗)

上面的内容就是鹦鹉鱼凸眼病传染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鹦鹉鱼凸眼病怎么办、的内容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眼病鹦鹉
声明

删帖请联系zhiyihome@qq.com;